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我现在的感觉是,读书对于品质生活非常关键。前不久,我在北方书博会里面讲到,当阅读通过手机成为滔滔洪水把所有年轻人都裹卷,我们出版人、写书人,包括优秀的读书人,要在这个洪水当中修筑一个小岛,小木屋,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有安息之处。

你不断地大量读各种信息的时候,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实际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每天生命耗费在这些信息上,第二天再讲一遍的兴趣也没有了?吃饭的时候讲几句发生了什么,感到你消息很灵通,但是第二第三天就没有了,没有了的不仅仅是信息,没有了的还是你的生命。

每天阅读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朋友间的传闻,或者遥不可及的事情,还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人讲了几句有趣的话,或者做了一件奇奇怪怪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弄到人人都知道,大家在干嘛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信息的海啸里面出来,让阅读能够和我们的品质生活有关?

我发现,很多每天上网的人,他的生活品质不高。我也发现,很多不是在手机阅读,而是在图书馆阅读在纸质书上阅读的人,读的书非常多,按照我们的说法叫“书呆子”,他的生活品质也不高。我们怎么来摆脱阅读生活品质不高呢?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每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书

第一,你必须要有一些必要的书籍储存。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么多年,我们共同积累了很多知识,如果你有一些东西不知道的话,你起步上就有问题了,缺少了一些共同沟通的语言了。

我们现在遇到很多人很难谈得下去,就是因为基座不够。他讲的是单位的事情,家里的事情,讲文化也是刚刚听过来一些传闻,或者刚刚看到的电视剧。他的基座不够,就产生他对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本体就有了距离。

所以我非常希望这个基座一定要比较稳固的被我们读书人所把握,特别是被今天的中国读书人所把握。读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世界那么大,科目那么多,书该怎么选?我认为首先是你的母语书籍。即使到国外生活,如果对母语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不了解的话,那你也会被国外的学者看不起,这是毫无疑问的。能够有品质的生活,你首先要有品质的人格,这个非常关键。

下面非常简单讲一讲,我们在中华文化里面有哪一些书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讲的是普通人,不是学者。

首先,希望大家能够读4~5首《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连孔子、孟子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嘴巴里面念的也是诗经。多看一点也可以,4、5首不仅看,而且大体上要朗读一遍。

《诗经》以后要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几个大人物——孔子,孔子的《论语》量还不小,我建议大家找5~6篇比较熟悉地读一下,数量都不大,我在我的书目里面,把最重要几个篇目列了一下,那个量就很小。

除了孔子之外有一个重要人物叫老子,老子他写的《道德经》5000字上下,对照注释本,老子的注释本很多,已经去世的任继愈先生翻译得很好,这个版本有好几个。

老子下面的孟子和庄子注意一下,孟子有一些话是现在的口头俗话,不要像孔子读那么多,孟子读3、4篇就可以了,庄子里面是一些寓言,读4、5篇,像逍遥游这些,这些量其实都是不大的。

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思想水准特别高,但是最高的文学水准在长江边上,那是屈原,他的《离骚》是最有魅力的,大家要对着翻译本读两遍,如果不看翻译本读起来很困难,我很不好意思说一句,比较适合大家读的翻译本是我翻译的,第一准确,因为我是搞学问的,其次是按照散文、美文的方式用诗画的方式来写的,所以比较好看。

在屈原之后,我们要注意这几个人的文章,一个是司马迁,因为他决定中国几千年的世界观、荣辱观,司马迁《史记》决定我们20世纪的走向,整个中国历史教科书总编纂应该是司马迁,尽管他是只编了一部,后面都是根据他的格式来的,这个决定中国文化一个价值系统的重要人物,所以《史记》里面的文章尽量读10篇左右。

司马迁以后有两个人的诗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个大文学家曹操,曹操非常辛苦地想做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是他一点不辛苦地成了毫无疑问的一流文学家,中国哪一部文学史上如果没有曹操,这个文学史不叫文学史。中国人口头用的很多成语都是曹操所创造的,所以我们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文学家的话,那么他的诗我们读3、4篇,我们会大吃一惊,不断讲的居然是曹操的词汇,是曹操口中说出来的。比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等。

还有一个当时不重视,但是后来又重视的人叫陶渊明,陶渊明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个当时很寂寞,但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然后可以过渡到伟大的唐代,这里面有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很重要,但是那里面的文章大家读起来太苦了,而且也不是很常用的,读还是读唐代。唐代最好的是诗歌,第一是李白,第二是杜甫,第三是王维,第四是白居易。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在美国或者南美洲遇到一个华人,想测试他是不是在文化上是华人,先是讲中国话,讲了之后还不错,下面就要背几句唐诗了,唐诗是考验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的标志,唐诗到底要读多少?50首可以熟读,20首要背。之后是李商隐和杜牧,前面这四个大家记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文学史上大家会喜欢把白居易放在王维前面。

唐诗以后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人物,这个人在军事上和治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但是在文学上很重要叫李煜。

宋代记住三个人,苏东坡、辛弃疾和李清照,这三个人词写得最好,宋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这个诗人叫陆游。我对苏东坡的喜爱是无与伦比,中国历史上有好多让我尊敬的人,让我感动的人,让我觉得可爱的人不多,包括让我亲切的人不多,苏东坡是一个,我很佩服司马迁,但是司马迁让我感到不会亲切。李白很了不起,和他做朋友很困难,身上跨一个宝剑,不断告诉你我杀过一个人。苏东坡就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到了明清两代,一般的人认为就是小说,一般都说四部名著,四部名著是不能并列的,《红楼梦》比其他几部小说在文学水准、美学水准、哲学水准上要高得多。

我们刚才讲的是品质生活每个人都要读,不管做律师、工程师,不管做什么事情这些东西都要熟悉,我开的书目其实很小,到现在为止还是很小,这个读一读,作为一个有品质的中国文化人非常值得注意的。

如果我时间多一点,这个不够呢?我稍稍大一点,在所有的“子”里面有两个子,大家可以稍稍看一看,一个是写兵法的孙子,一个是墨子,唐宋八大家多了一点,我希望大家看一看韩愈和柳宗元,唐代的两个散文家,这两个散文家挺好的,我比较喜欢柳宗元,韩愈讲的道理有点空,柳宗元写得更有一点人生的魅力,再有一点时间,我想搞清楚一些中国哲学,看看朱熹和王阳明。

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我有一个遗憾,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的时候,看到艺术文学的东西,朋友们往往比较漠然,或者我们讲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些作家,他们不知道。

我认为这个“不知道”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品质,理由很简单,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我的生命和人类历史上最高贵的生命是有关的。

大家想起来,我们的身体会吃饭、睡觉,会用一些仪器,这个生命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生命积累了一些美丽和高贵的遗产,这个遗产居然被后面的生命能够接受,这是人类高贵之处。

我在中央电视台讲过,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年老的时候有记者问他,爱因斯坦先生,你已经很老,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爱因斯坦回答:死亡对我意味着我再也不能听到莫扎特。

他讲出来的并不是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他讲出来是一个艺术命题莫扎特。这就是一个人的程度。

你们年纪很轻,很值得我这样的人羡慕,因为你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高贵的文化。不要在信息里浪费时间,更多地读一些被时间和空间证明它高贵和美的东西,让它们和你的生命连在一起。

请记住,只要你接触的东西是高贵的,美丽的,你也一定很快高贵美丽,生命有一个秘密叫传染性,非常重要的传染性,每天和高贵美丽连在一起,你这个人非高贵和美丽不可,如果成天在做不好的事情,那么你接触的人都是不好的,你这个人要高贵也很难。

所以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很好的气场,这就是品质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所以阅读和品质生活就连在一起了。

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在阅读中寻找一个更出色的自己

我讲了那么多必读的书之后,一定要强调一点,在阅读过程当中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什么意思呢?一个欧洲的心理学家讲,人有好多特殊的心理结构,你的心理结构和你的家人心理结构是完全两回事,心理结构也是不能遗传的,很奇怪。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法国小说,有的人特别喜欢雨果,有的人特别喜欢巴尔扎克,完全不一样,可能你家人最亲爱的朋友,正好和你喜欢不一样,就表示你们两个人感情很深,但是心理结构不一样,阅读的心理结构不一样,一点不影响你的友情,不一样才好,所以你在找书的时候,其实在寻找你的心理结构。

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不喜欢那本书呢?为什么他和我喜欢不一样,理由是你们的心理结构不一样。你们在寻找同构关系,你在茫茫大海当中要寻找你的一个风帆,你在茫茫人海当中寻找那个高贵的自己。

我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雨果,雨果每一本书我都读过,这样的话对我提高很大,我为什么会喜欢他?因为我的心理结构和雨果是靠近的,他已经死了那么多年,他很伟大,我就顺着这个心理结构的绳索慢慢往上爬,慢慢靠近他,这样的话我就被提升了。

我不能去抓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往上爬,有的书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要让自己生命往上爬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绳索不属于我。希望大家记住:找书其实是找自己,找一个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

我再举几个小例子,有一次到新疆去,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写散文的人叫周涛,他在机场等我,我其实一开始不认识他,他在机场等我的时候就说,秋雨,我有一个感觉,你喜欢雨果。我马上说,《九三年》。我们两个就抱在一起,从此成为最好的朋友。

完全素昧平生的人,他从我文章当中知道我喜欢雨果,而且我可以断定他也喜欢《九三年》,抱在一起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几句话,只不过是一个法国的死了很久的老作家而已,就这么一讲,我和周涛的生命结构,心理结构有靠近,在那里就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

那个最好的书,大家都说非常好的书,你看不下去不是因为你不行,是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就像谈恋爱一样,两个人都好,但是没法过在一起。如果不喜欢这个大作家,硬看,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这个大作家。你让一双陌生的眼睛在扫描着他花了心思写的文字,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我刚才讲的所必须的,在一年里面可以读完的东西之外,其他书绝大多数都要根据你自己的心理结构来选择。你如果觉得完全不太看的下去的书,不要紧,放下不看,说不定过了一阵,你喜欢也有可能,说不定过了一阵不喜欢也有可能。

我后来感觉随着我的成长,不太喜欢雨果了,不太喜欢的原因不知道,他曾经让我喜欢过我很感谢他,但是随着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随着我自己年龄增长,我就不喜欢他的异论,不喜欢他过于夸张的描述,我是摆脱他,更好找到了自己,我更喜欢其他的作家,这里面很难推荐。

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

一个人的阅读量不用太多

在过去出书很艰难的时代,这个人写的书能够成名,能够成为大家推荐读物的话,他的生命和他的作品一定比我们更高,更伟大,所以你能够喜欢,这样你的生命就完成了一个飞跃,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反复跟年轻人讲这样的意思,你要记住,有一个比你今天的生命更精彩的自己,有待于走过去。如果你不走过去,你就玷污了你的生命,玷污了你的名字,你本来应该更精彩,那么怎么办呢?

怎么走过去呢?找书,可能五个法国作家再加三个美国作家,可能更靠近你,那你就加,加到最后你觉得有点超越他们了,那你就更精彩,不是写作水平,是心理建构,所以阅读是品质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点。

讲到这里,最后需要说这个话了,你读的最必要的书不多,后来的书是根据你的心理结构选择的,所以整体说来,你读的书不会太多。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

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在这一点上,我可能要和很多老师们讲的话相反了,不盲目看很多书的人才是聪明人,才是优秀的读书人。整天读书的人是不好的,我非常烦戏马上要开场了,他还假装在看书。到处都要装着特别喜欢看书的样子,这不好。

精彩的书和你的心连在一起,在特定的场合会背一些诗文,不背也可以,书就在你心目当中,不要装着非常非常爱书,装出来的样子,其实我反而觉得,你可能和书的缘分还浅了,你需要显摆。

所以在读书的问题上就像人一样,也要减肥,为文化做减法,是我这些年不断在提倡的,只有减才有选择,只有选择才有你思考的可能。

中国文化为什么现在越搞越庞大,越搞越使得很多文化人都觉得搞不清了?太胖了,要减肥,它身材没了,中国文化显示出身材,现在整体上不行了,就靠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学问有身材,让我们所读的书不要生来就读,开卷有益,不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生命程度和结构程度来读。

读到一定程度,我可以非常高兴地说,我喜欢的书已经读完了,我以后读的比较少了,我可以多思考、多写作了。美国作家辛格讲,一个人总有一段时间是想的写的比读的更多。

我当时年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读书吗?后来随着我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才明白,只要你年轻的时候打了基础,到后来你确实是看得更多,想得更多,看是看风景、看社会,而不是看书了,书反而读得不多了,所以我相信一个非常聪明的阅读者,到最后他读的量是很少的。

我很欣赏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太太杨绛他们家里面不放书,只是借书看看,家里没有太多的藏书。我相信读到一定时候,不要以书作为展览,不要以书作为自己的摆设,不要这么来,要认认真真把书记在自己的心底,化做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通过阅读来挽救自己,让阅读变成比较严谨的一件事情,不要在假阅读和烂阅读当中浪费生命,我们要找到最好的书目,每个人都要读,在这个书目之外更需要发挥自己的爱好来寻找,找到我们生命通向伟大的缆绳。

记住和你有关的缆绳没有几条,不要以为每一本好书都是你生命的缆绳,不是,你生命的缆绳需要在图书馆的书库里面认真地寻找,寻找寻找,你总会抓住一条两条,慢慢往上爬就有可能走向伟大。同时记住,阅读很重要,但阅读的结果不是整天地展示,整天地显现,如果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读书人。这也不是好的品质。

来源:阅读三十人论坛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余秋雨:读书不是显摆,而是生命的高贵》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7174.html

(0)
上一篇 2024-05-07 10:04
下一篇 2024-05-07 10:50

相关推荐

  • 成语里的人物:动辄得咎——韩愈

    动辄得咎●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中国唐朝中期官员、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又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 “气盛言宜”“务去陈言” 等散文写作理论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韩愈 为什么“动辄得咎”的。 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意思是 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处分, 形容处境困难, 常被人无理指责。 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 韩愈仕途的坎坷 …

    2024-09-01 文化对话
    00140
  • 唐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数据出版相关机构的角色和互动机制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数据出版相关机构的角色和互动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Roles and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Data Publishing RelatedInstitutions from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作者简介 唐佳,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术出版、科研数据管理。 摘  要:科学数据的出版已经成为科学数据开放交流实践中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科学数据出版离不开机构的支持,机构推动开放出版能够从中获利并造福科技进步。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探寻不同学术机构在数据出版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并发现他们之间…

    2024-10-24 文化对话
    0084
  • 圕人堂话题:数字资源统计标准与规范

      图谋按:2024年9月7日,圕人堂部分成员就数字资源统计标准与规范展开交流与探讨。这个话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问题本身涉及许多变量,且有可能利益攸关,比如:与各种类型评估(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高校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评估、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估)等密切相关;与数据库购买价格及使用绩效评估等密切相关。因此,交流与探讨的结果不大可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但或多或少有助于增广见闻,促进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Sunny:王老师,请教您:你们的数据库访问量、下载量等数据也是跟数据商要的吧?自己不能统计是…

    2024-09-09
    007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