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24个比利精彩书评

文/王芳
已刊《南方日报》

《24个比利》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威廉·米利根(比利)臭名昭著:1977年10月,两周内,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内犯下三起强暴抢劫案,人称“校园之狼”。警方在重压下迅速地破了案,威廉·米利根身陷囹圄。

  犯罪证据十分充足。

  这似乎是一个庆祝正义得到伸张的时刻,但公辩律师在和比利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比利精神异常,不久,比利用拳砸碎马桶企图自杀,许多细节都显示出比利与众不同。

  比利确实与众不同。母亲放荡、生父自杀、继父长期的虐待与性侵让比利的童年充满苦难,他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制定自我教育计划,陆续为自己创造了23个国籍、年龄、才能、性格各异的人格(男女都有)用以承受痛苦、保护身体、学习逃脱、辨别方位、享受关爱、表现快乐、关爱弱势群体甚至反叛社会……这些人格再加上完整融合的“教师”,构成了24个比利,其中汤姆、亚伦、丹尼均具有卓越的绘画才能,“家族”保护人里根是一位南斯拉夫人,能够控制肾上腺素,拥有强大的体能,是武器及军事权威和空手道专家,和平时期的管理者阿瑟是个英国贵族,精通物理、化学和医学,能够流利地说写阿拉伯语。这些具有超能的人格和数名招人怜悯的无助儿童,以及数名“惹人厌的人格”一起构成了比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充满血泪的个人成长史。

  四位一流的精神科医师和一位心理学家共同宣誓证明比利是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威廉·米利根最终被判无罪,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

  获得无罪判决的比利被转到雅典心理健康中心接受治疗,在考尔医师的帮助下,13个被压制隐藏的“惹人厌的人格”作为人性中的必要构成部分,得到了正视,完整融合的“教师”首次出现。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教师”在追溯自己“从哪里来”时,发现了父亲自杀的真相和母亲品行的瑕疵,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而媒体持续的隐含敌意的报道,给公众带来了恐慌,一名男子试图枪杀比利,幸亏雷根及时出现逃过一劫。比利的人格再次分裂,这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比利再度沦为囚徒,被关在戴顿司法中心(四周有两层围墙环绕,还架上带刺铁丝网,安全设施甚至比大部分的监狱都来得严格)。在比利精神的深处,聚光灯边不再是各行其是的各个人格,而是一具具尚未封闭的棺木,有些棺木里躺着等待命运的人格,有些棺木则因为一些年轻孩子对生命还抱有希望而空着:

  “那是什么地方?”我问他。

  “戴维为它取了个名字,”他说道,“因为那是他创造的,戴维称它是死亡之地。”

  这真是一个伤感的结尾。

  读完《24个比利》,我们早已原谅了比利给社会带来的恐慌,即使这条“校园之狼”还曾经犯下另一些不为人知的罪行,我们也仍然为他感到抱歉。这就是叙述的力量。丹尼尔·凯斯耗费两年时间重建起来的、可能比利自己都无法理清的个人成长史,让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对孩子的伤害如何扭曲了一个天才儿童的心灵,看到了人类社群的芜杂粗暴对一个敏感儿童的深刻影响,看到了人类社会制度与机构的局限,也看到了比利自救的努力,看到了人的脆弱与尊严。

  《24个比利》是一本典型的纪实小说:关注有深远影响的热点新闻事件,作家花大量的时间做调查、访谈,并且作为某些资料、信息的来源出现在小说中,叙述时使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小说中的人物、地点与相关机构绝大多数均为真实名称。丹尼尔·凯斯宣称自己严守事实:“书中并无我自己杜撰或改编的内容。”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材料筛选和小说的叙述特点看到作家的主体性。我们注意到,丹尼尔·凯斯对于比利的自我管理与自救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他详细地罗列了亚瑟管理“家庭”的戒律,这些戒律既是自律的,也是勤奋上进的;叙述也非常关注不同人格出现造成的“时间缺失”,从一个人格转换成另一个人格时的短暂迷惘得到了叙述的强调;在第三部,媒体的敌意报道造成了比利人格的再次分裂,两周后,作家与比利在墓园散步,随着谈话的深入到对死亡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代表人格融合的“教师”再次出现。这些隐含在客观叙述底下的特点和小说中许多其他细节,都显示出了1980年尚处于比利事件漩涡中心的丹尼尔·凯斯,在写作《24个比利》时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与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丹尼尔·凯斯对于人类最精微、最深层心理问题的敏锐洞察与理解能力。

  显然,不仅仅是比利需要“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都需要“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习爱与宽容。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洞察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24个比利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洞察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24个比利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86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2
下一篇 2024-02-17 23:32

相关推荐

  • 我的骄傲,无可救药-暗恋·橘生淮南精彩书评

    似乎大多数的时候,每当有人回忆起曾经的暗恋,总是会不约而同地和“屈辱”、“卑微”一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自然而然将自己放在了比对方要低矮逼仄的位置,甚至在多年之后的记忆里仍旧残存一丝难以言说却欲盖弥彰的耻辱感。也曾无数次地听过闺蜜好友感慨,无论自己如何地努力,可最终都无法跟得上喜欢的那个人的脚步,一路上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纵情演绎,却只落得个小丑般的结局。 看了《聚生淮南•暗恋》之后喜欢上了洛枳,只是因为属于她的,那份骄傲。 我喜欢你,可我不再崇拜你。 我喜欢你,可我不再放低我自己。 我喜欢你,可我不…

    未分类 2024-02-17
    00185
  • 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霍乱时期的爱情精彩书评

    “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我忘了最初是从那听到的这句话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反复回味阿飞姑娘念叨的”再不相爱就老了”,总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在那个当口,我听到有人说: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那感觉忽然很棒,对时间的焦灼感好像如释重负。 差不多读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几页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又一次冒出这句话。事实上一直读到大概最后一百页的时候,我都没觉得弗洛伦蒂诺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一方面宣称自己对菲尔明娜的纯洁狂恋有多么的让人动容,当然性关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但我还是很怀疑男人这种不…

    未分类 2024-02-17
    00199
  • 情深不过周知知,不寿唯有季司朗-南风知我意2精彩书评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一见云深误终身 周知知大概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小昭,站在张无忌的身后明里暗里守护他。深知自己绝无机会却依旧初心不改。起先是守着心中那一点点痴念,自欺欺人般希冀总有一天守得云开见月明。最终还是在不爱自己的男人面前败下阵来,黯然退场。 周知知对傅云深的爱让人动容,从八岁认识傅云深初始,她的世界自此只容得下一个他,奈何天意弄人,哪怕比朱旧早那么多年认识傅云深,她始终不是他命定的恋人。 周知知不是不够好,为了出车祸的傅云深,放弃自己原本所学的音乐专业去重新高考学护理,哪怕他总…

    未分类 2024-02-17
    0018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