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成功探险-马伯庸龙与地下铁精彩书评

文/岸晓风

近期,“文字鬼才”马伯庸再掀奇幻冒险小说狂潮,他的新作《龙与地下铁》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故事一如他的“鬼才”风格,构思别具一格,将古今文明大胆结合,为读者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开篇主人公哪吒即出场,和他的目前一起奔赴长安。文中逐渐交代,当时是架空时代,长安城的地下生活着几千条龙,居民们喜欢攀在龙背上,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呼啸而过。每年大唐天子都会派官员去黄河壶口,招来刚刚跃过龙门的锦鲤,许诺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条老龙充满了抱怨,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坐地铁。从此埋下了龙族与人类几百年的恩怨。而哪吒又与长安城中的龙族产生了奇妙的友谊。最终的人龙大战,又将如何演绎呢?本书借用现实生活中的地铁系统,描绘了地下龙系统中的龙族与人类百年的冲突,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本书依然延续了作者天马行空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叙述方式。这种成熟得益于作者长期的“写作训练和实践”,马伯庸虽然是一名80后,但是却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小说《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龙与地下铁》,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都拥有极高人气,《龙与地下铁》同样不会让喜欢他的读者们失望。

同时,我们从本书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事情节设置、对语言文字技巧、对于历史、文化、科技的娴熟运用和把握。他曾经发表过大量评论、杂文、历史普及、幽默小品文以及一些短、中篇小说,范围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作品如《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寂静之城》、《奇幻金庸》等在网上广为流传,受到粉丝们的热捧。其文无不奇思妙想,亦庄亦谐,庄而不致严肃,谐而不致油滑。作品的情节轻松有趣,甚至有点恶搞,但背后往往有详实的资料作为支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龙与地下铁》将是2016年文坛的主要收获之一。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文字的成功探险-马伯庸龙与地下铁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文字的成功探险-马伯庸龙与地下铁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890.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2
下一篇 2024-02-17 23:32

相关推荐

  • 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

    这篇如题,想谈谈人治法治还有姚霁的自称史学家。楼主生性喜欢咬文嚼字,所以很抱歉我又准备援引原文,嗯,更抱歉如果祈祷不是这个意思而我过度解读了,不过anyway,开始我的分析为啥我觉得姚霁这一章里的表现简直是,嗯,令我作呕。 首先,很多妹子表示我上帝视角了,某种角度来讲没有错!不然我也不能知道姚霁内心活动不是?然而请在下面反驳我之前先看这一条,我从没说过姚霁有上帝视角不正常,我认为不正常的是她的言论内心活动,和她自己援引的人治法治理念以及自我认知职业史学家的矛盾冲突。以及,不管薛太妃出宫这件事情是…

    未分类 2024-02-17
    00148
  • 如倾覆之舟里的一口稀薄空气-时间之间精彩书评

    文/Florence 莎士比亚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今年适逢莎翁逝世四百周年,于是便有了这部致敬莎翁经典的小说。 作者的名字对于一些人来说也不陌生,珍妮特·温特森,一个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都相当有争议的名字,我非常喜欢她的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拿到这本《时间之间》,也不负我的等待,在莎翁原作下仍有作者自身鲜明的写作特色与思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写,甚至可以说是在遵循原著精神下的二次解读与创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 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 这些著名的爱情故…

    未分类 2024-02-17
    00162
  • 那一串蒺藜-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精彩书评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南美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作为左翼人士,更被自由、民主意识深深浸染的作者,在记录、回忆、流亡之中作此疼痛之书,读来时时令人扼腕。作者于重重悲剧(同僚被害,杂志被封)横目之际又不惜笔墨描写那世间的美好(无论是传说、童年、爱情、亲友、工作),纵有会心莞尔处,恐怕却是增益了一路的“乡愁”。世间往往将短篇杰构喻为一串珍珠,但这一百三十几个故事,在那血与火的洗礼,去国未远、归国无望的年月,何尝不是一串蒺藜,日夜钻痛着万千南十字星下的爱国肺腑,四十年后,依然可以清晰地感…

    未分类 2024-02-17
    0019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