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一种与自己天性相符的人生

如何拥有一种与自己天性相符的人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尼采逝世一百多年后,有一天在天堂散步,迎面走来一位年轻人。

年轻人冲尼采行礼,谦卑地说:我尊敬的灵魂导师啊,谢谢您的那句“成为你自己”,我才找到了我自己。

尼采听了很高兴:所以你才来到了这里?恭喜你啊年轻人。

年轻人摇摇头:不,我是先去了地狱。

尼采收拢了笑容问:为什么呢?

年轻人回答:因为我误解了“成为你自己”,错把自己的欲望当成了自己,于是把自己完全放纵在欲望里,成了一个恶人。

尼采又问:那又是什么让你来到了天堂?

年轻人说:因为我在地狱里忽然理解了荣格的“积极想象”,才领悟到您“成为你自己”的真谛。

尼采“哦”了一下,慢声说道:那你把这事儿发一个朋友圈吧,记得要艾特一下荣格哦。

这个故事当然不能当真,因为它只是一个段子,不过它对我们理解什么是真实的自己颇有帮助。

如果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路人:你觉得最真实的自己,会是什么样?

相信多数人会首先想到自己随心所欲时的样子——想要什么要什么,想干嘛干嘛,不喜欢的事可以统统都不做,喜欢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落下,谁也别来碍着我,完全不理会自己是否伤害了别人和社会。

可是,所有这些你想要的、你不想要的、你喜欢的、你憎恨的,都只不过是你心中的一堆欲望而已。你内心的欲望就是你自己吗?当然不是。否则尼采一生都在鼓励世人“成为你自己”,岂不是鼓励大家活成自己的一堆欲望?

只受欲望支配的,那是兽。尼采才不会这么笨。

尼采的本意是生命短暂,所以我们有理由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人不应该只执着于仅仅活着而已,更需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有所作为,不能一直甘心被命运摆布、被别人的言语和观点摆布、被自己的欲望摆布。生而为人,我们不能活成别人价值观的附属品,更不能活成自己欲望的奴隶。我们应该有能力赋予自己的生命以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成为你自己”里的这个“自己”,到底指什么呢?

在荣格心理学中,有两个我。一个是“小我”,意识的自我;另一个是“大我”,名叫是自性,是我们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人格原型。

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有很多个人格原型,比如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自性等,而自性是这些人格原型的中心。

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我们集体潜意识中的那些人格原型,会在我们的意识和情结中逐渐显现,这个时候,自性会把它们都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把这些人格都统一起来,促使我们的人格达到一个统一、平衡和稳定的状态,最终形成一个统合的人格。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拥有一种全然、合一的感觉,就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便是我们天性中应该具备的样子。

这个过程听起来就挺费劲,实施起来更不容易。因为我们的自性要想整合其他的人格结构,就必须等到它们都分别得到了充分的成长,各自独立了以后才行。所以如果你内心还有冲突、焦虑和分裂感,就说明你的那些人格结构还没发展成熟,自性的整合还不完全。

如何才能加速我们各个内在人格的成长呢?

大约在1935年,荣格使用了一种运用想象来和潜意识沟通的心理技术,他称之为“积极想象”。这种技术,可以让我们先进入一种想象的状态,然后有机会和潜意识中的各个人格原型面对面沟通。

在这个独特的想象状态中,我们的人格原型会以各种意象的形式浮现。比如它们会化身为风景、人物、动物、植物、河流、风、雨、雷、电等意象浮现在你的眼前,并随之带来相应的情绪体验,比如羞耻感、绝望感、恐惧感、伤痛感,无力感、罪恶感、愧疚感、愤怒感、空虚感等。对每一个意象及其相应的情感体验的洞察,都有可能是触发你自己人格成长的按钮。

这些激烈的情绪体验从何而来呢?有很多是来自那些被你遗忘的心灵创伤。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你不愿意面对和提及的人和事,以及由这些人和事引发的强烈的情绪,会慢慢地藏进你的潜意识,左右着你的性情、喜好和选择,消耗着你的生命力。比如你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总是感觉活得很没劲,这很有可能就是生命力被过度消耗的表现。所以,及时了解和释放这些被隐藏的情绪,对我们的心灵成长来说极其重要。

你在积极想象中所看到的每一个意象、所感受到的每一种情绪体验,都有可能反映出你眼下人生困境的根源。 比如,假设你在意象中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干涸的土地或者沙漠,说明你很有可能正遭受着“情感投入障碍”的困扰,使你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一个人,也不会维持一段高质量的友情。

面对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意识如同盲人,而积极想象技术,恰如我们头脑里的导盲犬,可以引导我们逐渐走进潜意识的世界,与潜意识中这些有生命的意象进行直接的交流,心灵的变化和治愈也就悄然发生,我们人格的成长也得以更好地实现。

荣格形容积极想象是“一种睁着眼睛做梦的过程”,认为“这是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由并找到自立勇气的方法”。如果你愿意听从头脑中导盲犬的指引,那些潜在的伤痛便有机会得以化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在的人格整合逐渐完成,你也终将走出眼前的困境,拥有一种和自己天性相符的人生。

——MIND心研社 编辑部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如何拥有一种与自己天性相符的人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如何拥有一种与自己天性相符的人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213.html

(0)
上一篇 2018-11-21 16:20
下一篇 2018-11-28 21:33

相关推荐

  • 《达成目标的16项刻意练习》强烈推荐这本含金量极高的神书,3大步骤,16项实用练习!

    许多人通常都是从“做,还是不做”的角度去思考改变,但这并不全对。这里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下定决心,或者掌握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冲刺。 我们将帮助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动机,并引导你从不想做出改变,到思考做出改变,再到为改变制定计划。 不管你想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选择权完全在你。我们提供的各种练习,只是为了帮助你全面考虑自己的选择,监视选择的理由,一旦选定,便帮助你开启整个过程。 01. 我的目标是什么 建立目标非常重要,追求目标能给我们带来充实、满足和快乐的感觉,为…

    2024-04-13
    00553
  • 好书推荐:《第一人称单数》

    八篇小说中《石枕上》忆起大学时与打工相遇的文学少女偶然间的情感交流。《奶油》写出无法在生活中获得解释、不合逻辑却又扰乱心灵,脱离现实的质疑,耐人寻味。热爱爵士乐的村上也写下这篇似真似幻的音乐小说《查理·帕克演奏波萨诺瓦》,故事中音乐报导的写手虚构了一张梦幻专辑,却因此衍生出如梦境与真实世界的奇异接轨。《和披头士一起(With the Beatles)》和披头士的专辑同名,是充满往日夏日气息与摇滚乐的初恋青春纪事……

    2021-11-17
    00507
  •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套装全2册)

      编辑推荐 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发明者彼得·布朗全新力作 罗马帝国历史和基督教史研究者、爱好者的之书 内容简介 在《穿过针眼》中,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彼得·布朗,从财富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崛起,以及它给崇尚贫穷美德、称贪婪为万恶之源的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描述了富有的捐赠者在危机四伏的帝国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

    2024-12-26
    0036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