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哲学》这或许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

你有没有深夜emo的时刻?

明明工作很顺利,还是忍不住忧心自己的未来;

明明家庭很美满,还会幻想妻离子散的惨境;

明明生活很安稳,可就是会不停地胡思乱想,一会儿担心患上某种大病,一会儿又害怕意外骤然降临……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将这种繁杂的思绪,定义为“没由来的不安”。

他在新书《不安的哲学》中写道:比起与他人的磨合,人与自己的内耗,往往更惨烈。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太容易假想出无数个敌人,并在脑海中与之殊死缠斗。

而这股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慌,恰恰是毁灭一切美好的源头。

如果你也在内耗中痛苦不堪,不妨去看看这本《不安的哲学》。

目录快览

1

  •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充满不安地活着。

在书里,岸见一郎先讲了一段自己的悲惨经历。

多年前,他初入文坛,接了不少出版社的约稿。

起初,他干劲十足,工作起来心无旁骛。

可不知从何时起,他脑子里开始浮现各种场景。

无法按期交稿怎么办,写的文章被毙怎么办,遭受他人质疑又要如何应对?

一想到这些,他整个人便坐立不安,头冒虚汗,惶惶不可终日。

最夸张的一次,他竟然紧张得突发了心脏病。

经过一番抢救,好不容易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无论医生如何安抚,他仍担心自己活不了几天。

一想到死,他就愈发不安:一家老小托付给谁?同行们怎么看?

明明身体已恢复健康,可因为种种不安,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正常生活。

饱受这种内耗的他,不由得感慨:人真可怜,一不小心,就陷入婴儿般的无助中。

想想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赚到钱的,担心财富缩水,赚不到钱的,又觉得没有未来;

成了家的,操心老人孩子,单身贵族,又担心孤独终老;

身体微感不适,就急着去网上乱查一通,然后被五花八门的解答吓到失眠;

生活稍有变动,脑子里就“腾”地一下,冒出无数悲观绝望的念头。

一则负面新闻,一个小道消息,都能轻易扰动心绪,让人倍感焦虑。

周围人的半点不如意,都能令我们高度紧张,害怕下一个受苦的就是自己。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种晦暗不明的慌乱中。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说不清自己在怕什么,但就是神经质一般地担忧着,惶恐着。

就像书里总结那般:

“世界变化太快,未来不可预测,过去难以借鉴,我们正行走在巨大的不安中。”

太多人,因为内心的动荡,在幻想的威胁中,活得举步维艰。

而精神世界的慌乱,终有一天,会演化成一场场具体的现实困境。

而这种困境,将进一步加重不安,令人深陷绝望的泥沼,再也无法挣脱痛苦。

《不安的哲学》这或许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

2

  • 摧毁生活的从来不是事情,而是念头。

作为阿德勒心理学的研究者,岸见一郎在书里引用过不少阿德勒的教学案例。

其中,一位女教师的故事,读来令人唏嘘。

女教师刚刚30岁,结婚后不久,她便患上了一种“婚后恐惧症”。

即便丈夫很顾家很体贴,她还是对其各种不放心。

一会猜他移情别恋,一会猜他转移财产,一会又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她恨不能一天24小时盯着丈夫,甚至故意找茬,来验证丈夫是否爱她。

渐渐地,丈夫不堪其扰,便找借口躲了出去,一连几天不回家。

而独守空房的她,更加心烦意乱。

为了摆脱苦闷,她决定把精力从家庭转移到工作上。

可回归职场后,她却陷入了另一场内耗。

领导的一个皱眉,同事的几句议论,她都能将其想象成对自己的不满。

于是乎,她反复修改工作方案,生怕有一点纰漏,一遍遍和同事沟通,就怕误解了别人的意思。

上班前,她为即将到来的一天不安,下班后,又忍不住回顾发生过的一个个细节。

想着想着,就感觉哪里不对劲,不是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就是懊恼没好好表现。

如此紧绷着一颗心去生活,让她在某一天,精神全盘崩溃。

那天,她出门坐地铁,莫名其妙地认定自己会出意外。

“这趟车会不会突发事故?我是不是活不过今天?”

紧接着,她呼吸越来越急促,几经晕厥过去。

她挣扎地赶到医院,可身体指标都正常,只能再去看心理医生。

就这样,M来到了阿德勒的心理诊室。

阿德勒问她:你丈夫真的出轨了吗?领导说过讨厌你的话吗?地铁真的出事了吗?

见M默不作声,阿德勒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你完全是被自己的念头摧毁的。

想想看,如果M停下瞎猜胡想,她的生活必定是另一番幸福的样子。

只可惜,深陷内耗而不能自拔的人,只能像M这样,困死在自己的思绪中。

什么都没发生,却感觉天要塌了,哪怕一切顺利,也要人为地自我加压。

长此以往,即便是命运不加为难,我们也会被自己的念头压垮。

看过这样一个比喻。

我们的生活,是一辆思维驱动下的自动驾驶的汽车。

你越是往坏的方面想,就越容易被思绪带上一条通往深渊的绝路。

也就是说,能摧毁你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对事情产生的看法。

不安的念头不止息,生活不可能有出路。

只有把思绪往好处想,前方才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不安的哲学》这或许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

3

  • 对抗不安最有力的武器,是专注当下的自己。

《不安的哲学》一经出版,就被不少人奉为疗愈自我的宝典。

因为,书里为我们总结出了对抗内耗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而岸见一郎,之所以能从当年的紧张焦虑中走出,也正是做到了以下四点:

1. 对自我的追求,是漫漫人生的灯塔。

在书里,岸见一郎回顾过自己的成长历程。

读高中那年,他发疯一样爱上了哲学和写作,毅然决定毕业后,当一名职业作家。

后来的事正如前文所写,他因为对前途、身体、外界评价的种种揣测,陷入不安。

就在他濒临崩溃的边缘,他骤然想起了自己毕生的追求。

他想做的,就是探索人生的奥秘,他想成为的,就是一名有价值的写作者。

他朝这个方向努力,不知不觉就走出了不安的阴霾。

人一旦坚定了自我,任是风吹雨打,也阻挡不了往前走的决心。

或许你的行业会有变化,或许身边的人迟早会离去,或许身体会有微恙……

但只要看清目标,稳定内核,我们便不会像无根的浮萍,被命运的溪流随意摆弄。

2. 对做事的专注,是摆脱内耗的关键。

曾有不少读者,咨询作者:一想到将来就很担心,我要怎么办?

作者的回答只有一个:别去想未来,看看眼前有什么。

就像书里提及的一位老太太,在目睹老伴离世后,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无法安心生活。

后来,在作者建议下,她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早上去小公园遛弯,上午参加老年社团,中午做一顿可口的午饭,再睡一个饱饱的午觉,之后看看书,听听音乐,见见朋友。

这样坚持了几周,老太太便重燃起了生活的信心。

《忏悔录》中有句话:

生命其实没有过去、将来和现在,只有对应的回忆、期待和专注。

当你专注于眼前,把精力花在做事上,心中的不安,便会消解大半。

不信试试看,心烦意乱时,去跑跑步;殚精竭虑时,去看看书;消沉无聊时,去收拾一下房间……

相信你很快就能脱离内耗,重振精神。

3. 对认知的重建,是开启新生的起点。

在书里,作者还深究过人们不安的根源。

那就是习惯追求确定性,拒绝一切变化。

当人们从意识上,认定自己必须掌控一切后才能幸福,那必然会被生活掣肘。

就像那句话说的,你想控制的一切,最终都控制了你。

只有改变认知,我们才能与生活和解。

明白变数是常态,我们不能也不必掌控一切。

人生不可预测,但生命自有韧性,人完全可以适应并热爱任何一种生活。

把自己活成一股灵动的活水,就不会害怕命运的急流险滩。

不必惶恐,无需多虑,笃定地告诉自己:

人生,不过如此,大可放宽心,从容坚毅地向前走。

《不安的哲学》这或许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

4. 对心力的强化,是向好转变的开始。

作者曾问过一个重度焦虑的人: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那人罗列了很多,但归纳起来,就一点:过度悲观。

就像我们中很多人一样,工作上调个岗,就以为被领导边缘化了;朋友没及时回复,就觉得这段友谊完蛋了;听专家说几句养生禁忌,分分钟觉得命不久矣;看看国内外形势,又预判未来的日子会很艰难……

心态消极的人,视一切为洪水猛兽,时时令自己身处杀机四伏的险境中。

这就像走在一片森林中,别人抬头看见明晃晃的月亮,而你只盯着一团团暗影,时刻提防着那头你意念幻化成的野兽。

书中有个观点:

人的思维是一个有目标的系统,萦绕在人的头脑中的潜意识,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运作的结果。

心态消极,生活一片黯淡,心态积极,却能解决80%的问题。

境随心转,人必须发挥出强劲的心力,才能摆脱不安。

人往远处看,事往好处想。

调动内在能量,你将不恐不惧,坦然而自信过好每一天。

4

社会记者斋藤茂男说,在如今浮躁的时代,每个人都患上了一种 “不安强迫症”,在梦幻泡影般的生活中,飘忽不定。

我们记不清来路,也害怕走向未来,像一只胆小鼠,蜷缩在生活的缝隙中,紧张不安地观察着四周。

岸见一郎,正是深深共情了世人的不安,才为我们写下这本《不安的哲学》。

等你看完这本书,就会明白,生活本没有激烈的动荡,一切苦恼全源自内心的混乱。

当你换一种心境,稳住自己,专注于事,就能为内心驱魅,为生活解忧。

岸见一郎经常引用阿德勒的一句话,我也借此送给常常感到不安的你:

相信自己,一个人无论经历什么,都能够重新获得活下去的勇气。

点个在看,活在当下,勇敢一点,我们都能够在充满挑战的生活中,为自己开辟一片宁静的乐土。

 

 

- End -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不安的哲学》这或许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不安的哲学》这或许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8875.html

(0)
上一篇 2024-01-17 18:22
下一篇 2024-01-17 18:27

相关推荐

  •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厘清王莽多重面貌,叩问儒家使命得失,新锐文史作家张向荣历史非虚构作品 编辑推荐 上追尧舜,禅让称帝,王莽究竟是民选的圣主,还是篡汉的罪人? 搁置定论,厘清王莽真容,揭示两汉皇权真相 丰厚细节,再现政途跌宕,叩问儒家使命得失 新锐文史作家张向荣历史非虚构作品 罗新×刘勃×陆大鹏力荐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一家一姓”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同时,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

    2024-12-12
    00155
  •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套装全2册)

      编辑推荐 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发明者彼得·布朗全新力作 罗马帝国历史和基督教史研究者、爱好者的之书 内容简介 在《穿过针眼》中,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彼得·布朗,从财富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崛起,以及它给崇尚贫穷美德、称贪婪为万恶之源的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描述了富有的捐赠者在危机四伏的帝国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天上的财宝而捐出…

    2024-12-26
    00189
  • 名家荐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徐鲁推荐“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系列丛书

    名家荐书 “书香武汉”推出全新栏目——“名家荐书”。我们将每期邀请一位名家,为大家推荐好书。他们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他们将以审视的目光、独到的品味,为读者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滋养心田、启迪智慧的好书。让我们一起与名家同行,穿梭于文山书海,领略经典的厚度,拥抱知识的广度,感受阅读的魅力。在这里,品味书香满盈,每一次翻页都是新知的启航。 本期推荐图书 “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系列丛书 “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系列丛书 《长江的孩子》董宏猷著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徐鲁著 《纸包住的火》萧袤…

    2024-11-15
    0025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