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繁花:批注本》自初夏上市已数月有余。关于批注本,文艺君以为一切都在「不响」与「回响」之间。
不响的是作者金宇澄:
金宇澄在《繁花》中用了无数个“不响”。沪生不响,阿宝不响,小毛不响,陶陶不响。书里写对话,简短平实的语言堆叠在一起,其中常常夹杂着某某不响,此时此刻某某的心境心情全由读者自己体会。(“两个美学+”公众号)
《繁花》作者 金宇澄
回响的是批注者沈宏非:
老金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做主。(沈宏非)
面对一部在体例、文字和美学上熟透于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之林的《繁花》,批注者的人设,只是一名插话人,一介起哄者,接下茬的,勉强归类,大概属于被李渔定性为“填词末技”之“科诨”。(沈宏非)
批注版的落点,和原著的焦点,有重合也有参差。金宇澄笔下那些很容易被普通读者走马过去的衣、食、住、行,被沈宏非加强出来后,就有了复调的意思。(评论家毛尖)
“食色交融的批注和老金的原文辉映成趣,直接把《繁花》升格成了3D版。”如“拾柒章,黄梅天,闷热异常,银凤跟着小毛上楼,说我来剥毛豆,沈爷马上以剥过毛豆的过来人口气,点评一句,‘弄堂日常,一起剥毛豆是一起愉快聊天的同义词’。当然,什么是愉快聊天,沈爷在前面已经点评了半本”。(评论家毛尖)
《繁花》这个版本的出笼,就是沈宏非和原著间勾搭起哄的结果,十多年看过一本妙书《上流社会知识竞赛》的作者便是沈宏非,沈也是沪上美食大家。(自批:美食家多少有点每晚奔东忙西,骗吃骗喝的嫌疑)沈宏非来批注《繁花》可谓是实至名归前世注定,一来和原著作者文风属于一个路子,二来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且同金宇澄又属于同一时代的人,虽说沈不是原著者,但原著中人物、语言、场景处处流窜他自己的影子。(作家姚晓华)
“沈爷”的批注,为《繁花》增添了更加血肉饱满的细节。解读时代背景、插科打诨、点评人物……如同弹幕般跃然纸上,令读者在故事中沉浸,又在批注中抽身出来思考,形成两个时代的对话和双重复调。(“两个美学+”公众号)
我听过一个说法,说脂砚斋定是作者本人,否则批注怎会如此痛彻。我将信将疑。读了沈爷痛批金爷的《繁花》,就此不信了。但也略略明白了脂砚斋必是与作者同频且共振的一个人。同频,就是说,出生地、眼里的风景约略不会很远。共振,就是说,得像沈爷与金爷那样有CP感。(akasode)
不响的还是老金:
只有老金自己觉得《繁花》的豆瓣评论、各种改编,包括新近出的《繁花》批注本,是读者尽情的表达,最有魅力,最重要。(南风窗)
不响就像山水画里的留白,掷于读者心间,处处回响。
舞台剧《繁花》剧照
处处回响的正是由《繁花》改编的同名舞台剧、电视剧,是像沈宏非那样的作家、评论家,也是无数活跃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上的读者:
看《繁花》,经历三个阶段。获奖之前,简单翻过,知道它之前连载于网络,几乎是催更中写就;获奖之后,看了一遍,浮皮潦草,喜欢,但喜欢的程度不深,只是觉得和一般小说不同;今年4月,《繁花》批注本出来,我再看一遍,大为叹服,GOAT地位,无可动摇了。(小红书博主谈亦默)
笑不活了!大半夜的我跟批注聊起来了。(小红书博主向阳书房)
非常好用,等于神助攻,特别是涉及上海现代名物史部分的批注,提示着风俗、时尚、家常日用、街区规划、建筑沿革等物质史知识,解释很详尽,像辞典一样,令人解惑,堪称《繁花》大百科。虽然小说读了几遍,但对我个人,要去把握它还是有不小的困难,要去感知它的核心还是有着方言、认同、经验、生活方式、旧小说阅读积累不够等自身因素的限制。(豆友砂丁)
把批注挑着看了一下,批是比较偏吐槽的路数,注不错,对60-90年代的上海生活细节做了解释,也有书中设计的文化注释。每章末有一段几行的批,对本章做一个感想解读。里面还有一些插图,包括小说涉及主要地区的地图,建筑图和生活方式图示。(豆友希夷子)
B站知名up主、《美学公社》播客主理人周可老师与孙珉老师近期在播客中也就长江文艺出版出版的《繁花:批注本》展开了一场畅聊。“繁花”为何频频“不响”?一部描写都市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为何底色是无奈和忧伤?
孙珉,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审美文化、新媒体艺术和戏剧美学等,国家一流精品课程《大学美育》《戏剧审美与剧场实验》主讲老师,广东省美育专家库成员。《美学公社》播客主理人。
周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师,《新周刊》前执行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审美文化、城市文化等,《美学公社》播客主理人,B站知名up主。
以下是这一期播客的精彩观点摘录:
◆我觉得《繁花》某种意义上是一本奇书。首先因为它的语言很奇特,都是用上海话写的,极短的句子,全是上海的方言俚语。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批注本,批注者是上海人沈宏非老师,业界或者圈外都管他叫沈爷。以前我是大概读过一遍这个小说,说实话有些地方读得云里雾里。所以这个批注版,光是看批注可能就会看得津津有味。
◆《繁花》是回到日常回到细节的生活流,它不是写波澜壮阔的生活。我们都知道,60年代到90年代这30年时间,是发生巨变的一个时代,这是我们通常说的大时代,但是《繁花》只写大时代里的小日常,只写琐碎的细节。读者读的时候会很容易陷入其中。
◆看《繁花》不是看的姹紫嫣红,是看的花朵绽放之后,寂寞无声当中的纷纷坠落的感觉,会觉得人世之无常。《繁花》里面有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词,一个被认为是这个书里面最重要也用得最多的词,叫“不响”。繁花不响,寂寞无声,就像《奥本海默》里原子弹爆炸的一刻是没声音的,《繁花》就是这种感觉。
◆“不响”是上海人特有的一种态度,不说话,点点头,微微一笑,有点冷漠有点优雅有点高级有点淡然,这不是带情绪的“不理”,是“又有又没有”,是小小的距离感和腔调。
◆沈爷的批注版,让这部小说更“后现代”了,是后现代小说特有的一种“复调”,原文和批注形成了“互文”的关系。如果没有认知到这一点,可能会觉得批注影响了阅读的流畅,但是现在读小说,很多人就是很喜欢读复调。沈爷不但会突然“介入”人物的命运发出点评,还能把读者带入更当下的情境里。这是一种回到当下的“抽身”,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处处不响,处处回响。
“我们不必再联系了,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我以前一直认为,人等于是一棵树,以后晓得,其实,人只是一张树叶子,到了秋天,就落下来了,一般就寻不到了。每一次我心里不开心,想一想乡下过年,想想上海朋友的聚会,就开心一点。因为眼睛一霎,大家总要散的,树叶,总要落下来。”
“师傅说,记得,盯牢一个人用力,懂了吧,人多,不管的,拳无正行,得空便揎,盯牢一个人揎,一直揎到对方吓为止,即使头破血流,也要揎,要摋,拳头出去,冰清水冷,摋到北斗归南。小毛不响。师傅说,宁敲金钟一记,不打破鼓千声。”
“蟋蟀再勇敢,牙齿再尖,斗到最后,还是输的,要死的,人也是一样。”
“世事往往如此,一方简单,另一方饱经沧桑。”
▼
《繁花:批注本》
《繁花:批注本》脱胎于金宇澄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特邀作家沈宏非批注,著名设计师姜庆共排版设计。
《繁花》穿插于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间,人物在两个时空交错叠替,以独特的沪语和话本式表达,书写了一部上海的繁华传奇。《繁花:批注本》在原著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方言词汇、特殊表达、重点情节加以批注和鉴赏,解构《繁花》一书的精巧结构和艺术细节,带领读者深入感受《繁花》的美妙世界。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沈爷批注,让处处不响的《繁花》唱出两个声部》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沈爷批注,让处处不响的《繁花》唱出两个声部》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