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已经过去五天了。

五天里,我们所有人都在默哀痛心,但与此同时,也都在焦急等待着事件真相的调查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正常行驶的车子突然失控冲入长江,15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沉寂。

事件匪夷所思得有些沉重。

就在今天上午,公交车黑匣子流出的视频,曝光了事故的原因,也再一次让大众哗然!

车上一名48岁的女乘客,因为坐过站,要求司机中途停车被拒后,便起身走到驾驶座旁边开始与司机理论,随即双方陷入争吵。这名乘客觉得不解气,竟全然不顾车辆还在行驶中,拿起手机砸向司机头部。司机被惹怒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进行了回击。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微信文章中为动图)

  可也就在这短短的几秒之间,车子失控。从视频里可以看出,尽管司机最后关头试图急打方向盘进行挽救。但是为时已晚,一车的乘客,就这样被带入了冰冷的江水之中。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微信文章中为动图)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一书中,就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武志红发博提到,酿成这场悲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该乘客侵犯了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的掌控感

这场看似荒唐的悲剧中争执的两方,其被触发的心理情绪,其实潜藏于不少人的内心深处。

  坐在驾驶座上,情绪更易“崩”掉?

在著作《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中,武志红也提出过相同的观点:当一名司机坐上驾驶座手握方向盘时,便会产生一种“车人合一的完美感觉”,一种极大的掌控感,而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扰时,这种“车人合一”的完美掌控感便会遭到破坏,“刹那间,我们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感到愤怒”。

司机在在驾驶过程中容易被急躁、烦恼或愤怒的情绪所激发。美国心理学教授德芬巴彻博士发现,绝大多数人一坐上驾驶席,对委屈的忍受能力便立即大幅度下降。尽管这些人可以忍受在家里被太太臭骂,在公司被上司呵斥,但却无法忍受开车时遇到的“委屈”,一产生什么不满,便会有强烈的情绪冲动。

重庆坠江公交车司机的家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这位司机平时并非一个脾性暴躁的人,而是比较温和。但是在驾驶过程中受到来自该乘客的不断侵扰时,其驾驶体验难免会遭到破坏,从而被扰乱情绪,并对该乘客进行还击。

德芬巴彻还认为,司机情绪波动之所以很常见,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这种期望无疑是开车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那些跑固定路线的司机压力更大。譬如,跑长途的司机和公交车司机,他们对自己的行车路线非常熟悉,就算没有公司的强行规定,他也会给自己设定抵达每个站的预期时间。

而该乘客的无理侵扰无疑又破坏了司机对自己行程的预设。值得一提的是,司机对自己行程的预设源自于自己长期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规律,而该乘客的扰乱不仅是意外而且还无理,两者相较之下,无疑更是对司机情绪的破坏。

尽管司机确实存在一些现实压力,譬如,交通拥挤、公交车的硬性规定、车辆本身的问题等,但德芬巴彻博士和詹姆斯等人都认为,“马路愤怒”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人的粗鲁行为和冒险驾驶所致。所以当司机遭受来自该乘客的辱骂与击打时,公交车司机的掌控感被严重破坏而产生愤怒,从而导致情绪失控并最终酿成惨剧。所以在这场事故中,显然该乘客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上述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

此次公交车坠江前的视频曝光以后,有网友便迅速指出,仅重庆晨报一家媒体就在微博上报道过数次相似的案例。“到站不停?老人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引发车祸”“重庆万州一女子坐过站暴打公交司机”……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等等类似的案件层出不穷。而在此类案件中,侵犯者的确干扰了司机而使其陷入混乱。那么侵害者本身做出的这种暴烈的行为,又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

仔细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此类案件中侵犯者的共同点,他们似乎都认为:公交车应当按照我的意愿运行,哪怕是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出现扰乱我计划的小意外,那么事件也应该依据我的意愿强行扭转回来。所以结果就是“我觉得我该下车了,车就必须要停”、“我没有听到广播坐过站,但是车就应当把我送到正确的站点”这样吊诡的想法出现。

同样在其著作《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中,武志红提到:“暴烈脾气,大都因为自恋。”“这套逻辑,就是典型的自恋性暴怒:我是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世界没有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就是对“我是神”的自恋的攻击,然后我变成魔,想摧毁点什么,或者你,或者我自己,甚至这个世界。”

自恋性暴怒如果只是表达情绪还好,一旦变成行动,就会有极大破坏力。但相应的,它也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暴怒,从而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所以在此次事件中,该乘客对司机进行不断的打击、辱骂,无疑会招致司机的还击,进而导致车辆的失控。

并且,一般性的本我,有一般性的超我管着,而全能自恋性的本我,就会有绝对禁止性的超我管着。婴儿处于全能自恋中问题不大,因为没什么破坏力,而成年人如果常被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支配,那么,他们很容易被关到监狱里。监狱系统背后的权力体系,就是人类制造的绝对禁止性超我。

几乎在所有的恶性事件中,你都能闻到自恋性暴怒的味儿。但绝不仅仅是这些恶性事件中才有自恋性暴怒,实际上,任何容易暴怒的人,都必然是自恋性暴怒在控制着它。

当你想摧毁什么时,这一刻内在兽性也就控制了你。

所以才会有乘客去恶意抢夺司机的方向盘,甚至不顾自己乃至全车其他乘客的安慰而上前对正在开车的司机进行击打、辱骂,这种对自己与他人都不负责任的行为,实则都在于暴怒者认为“全世界都应该按照自己方式运行”的自恋心理。

“暴怒者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他们期待别人和世界必须配合他们的意愿,保证他们意愿的实现,否则意愿的能量,就变成了暴怒。能看到这一点时,他们对自己的暴怒,会多了很好的觉知,以后就可以相对好一些地管理这份暴怒了。”

对于今天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有网友给出了令人心酸的评论:“她(肇事乘客)错过了一站,而其他人错过了一生。”

 

该无理乘客与司机之间的相互扭打前后不过3秒钟的时间,这3秒钟也许该乘客发泄了足够的愤怒,但车上同行的其他乘客却没有充足的出手制止的时间。

在视频中,我听到了在大巴车撞上防护栏时乘客们的惊叫,那一刻他们的恐惧与绝望我们难以想象,他们家人对失去至亲的伤痛也难以抚平。

但这一场本不应发生的悲剧,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一粒永不熄灭的蜡烛,用来悼念逝者,也用来警醒世人。

暴怒者因一己私利没有得到满足,便选择对公共环境进行任性的肆意破坏,最终竟导致如此的惨剧,这背后隐藏的人性中自私自恋的心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反思。

希望我们今天对于肇事乘客的愤恨、对于无辜受害者们的同情,能在日后成为增强我们同理心与责任心的力量。

希望下一次,我们的热门评论会是:“我虽然错过了一站,但我还有精彩的一生。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想法有多坏?》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28.html

(0)
上一篇 2018-11-01 15:22
下一篇 2018-11-02 23:21

相关推荐

  • 《不如读诗》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诗

    当现实困顿,还好有诗歌,引领我们去过波澜壮阔的一生。 无名氏之歌 (节选自《不如读诗》) 张执浩 我相信,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诗,只能是诗,或者说是,那种后来被我们称之为“诗”的东西。震惊、狂喜、忧惧、愤怒、疑虑、伤感、妒忌,乃至哑默……诸如此类的各种情绪,唯有通过“诗”这种具有声音质感的形式,才能有型有效地传递出来,也唯有“诗”这种东西,才能呈示出人类——这个崭新的物种——初见这个奇异世界时,丰富、复杂而饱满的情感面貌。那是一种哑口无言、欲言又止,终至喋喋不休的、强烈的表达欲。 在嘈杂又激越…

    2024-04-13 好书推荐
    00186
  • 《思维认知觉醒:人性、情感认知提升、赚钱》读完这本思维书,脑子真的会变快!

    读书有两个好处:其一是获取知识,其二是训练思维。 强者与弱者的根本性的差异也就在于思维的不同。 强势思维造就强者,弱势思维造就弱者。 强者不甘于受时代洪流的裹挟,不断突破思维束缚,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做事赚钱上,使自己越来越强大,不再仰人鼻息。 如果你只是知道每天上下班,看看刷刷视频,打打游戏,从来不思考提升思维,布局生态位,那你永远是弱者,只能等着被收割。 打工者和生产者的认知水平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 所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建议多读这本书,里面写的全是强者思维,读完提高认知,打开心智,快速看清社会…

    2024-09-26 好书推荐
    031.6K
  • 甲骨文·格林布拉特作品集(全4册)暴君+大转向+亚当夏娃浮沉录+莎士比亚的自由

      内容简介 《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 在这部文笔优雅、极具可读性的著作中,著名莎士比亚学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暴君及其暴政——他们可怕而自恋的愚蠢行径,他们的篡逆、疯狂和残忍,他们的傲慢自大和缺德少才,他们的偏执与邪恶,他们的虚伪欺骗和对谄媚的渴求。在此之前,那些满身血腥的人物几乎从未这样活灵活现,如在目前。   《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 1417年1月,猎书人波焦·布拉乔利尼从一个偏僻修道院尘封的书架上取下一份年代极其久远的抄本,无意间唤醒了一部湮没长达千年之久…

    2024-12-12
    0018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