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

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

目录快览

​壹

忙着心无旁骛地阅读、写作和散(跑)步,生怕分散的注意力和情绪影响了这种自恰。如此,每天大约需要十个小时。它们分割、占据了我日常的绝大部分时间。

我的阅读分为手机阅读和纸质书阅读。我不知道你们看手机主要看什么,我在手机上也是看字,很少看视频和图片。看的字主要是感兴趣的最新文章和微信公众号。如周晓枫、自由的茨冈和一两个文学公众号。因为我目的明确,兴趣单一,相当于上山打猎或采摘浆果,觉得这些收获能给我带来身心享受和生命营养。

偶尔看一两个国外电影,是那些年为杂志写影评留下的习惯。《繁花》我是像毛尖那样快进看的,是近十年来看的唯一一部国产电视剧,冲着王家卫的名头去的。

有个朋友说她从不看字,只对图像敏感,所以经常刷短视频和国产电视剧。她穿着、装扮时尚,用语、认知能紧紧跟上潮流。看来个人口味有云泥之别。所以我甚至想对前来看我文字的朋友说,这里老土,没什么营养,浪费时间了,实在抱歉。

你应当知道一个写作者无法突破自己的局限,只好破罐子破摔的无奈。其实我写的无非两类。一类是日记——流水账里俗不可耐的日常,家长里短的烟火人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一类是中小学生作文——单位时间里完成八百字的那种,肤浅感悟,不写长文,作不来高深。在省里参加高研班培训时,《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老师对我们说:“有些人说自己是诗人,你哪是诗人,你只是写诗的人。”所以我知道自己不是作家,只是写作的人。

学校图书馆进了许多新书,我另买了许多新书(虽然在图书馆工作还是不停地买书,过几天可以写下新买的书),又得诗人葛筱强赠新诗集、表弟妹凝雨赠庆山《一切境》。不过乱翻,但我虚荣而矫情地把他们命名为阅读,用以掩盖自己的不学无术和不求甚解。

其实在此之前,我内心早已产生了一种幸福感与焦虑感相掺杂的复杂情绪。

幸福感是源于拿到精美的新书,如老餮面对满桌佳肴,惊喜、兴奋、沉醉、满足。

焦虑感是面对如此多的新书,满坑满谷,不知如何挑选、驾驭、消化和吸收。如同差生进入茫茫题海,羞愧、迷茫、惶恐、着急,压力山大。

最后,只能几本同时翻,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落花流水,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两日同时读的是张佳玮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饮食》和戴爱群的《先生馔 ·梁实秋 唐鲁孙的民国食单》。可以说,非常好看。

近年美食类新书多如牛毛,文艺腔的用好听的名字和精巧的摆盘做噱头,趁热炒作的用周作人、汪曾祺旧作翻新,鱼龙混杂,可能读者还不少。

这两本书却别出心裁,以经典解读向经典致敬,撷取精华以使既新颖且隽永,享受不只停留于舌尖味蕾,而是可复制可回味,余韵绕梁,醇香悠长。

张佳玮是从古代文学经典中抽取美食精髓,带我们品味生活美学。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左传》《封神演义》《世说新语》《太平广记》《旧唐书》《新唐书》《唐六典》《随园食单》《与朝臣论粳稻书》《颜氏家训》《饮馔服食笺》《酌中志》《两山墨谈》《蟹志》《闲情偶寄》《多能鄙事》《次柳氏旧闻》《咸淳七年中秋劝种麦文》《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物理小食》《东京梦华录》《事物纪原》《西溪丛语》《大金国志》《王祯农书》《燕翼诒谋录》《饮膳正要》《朝野佥载》《北户录》《竹叶亭杂记》《浮生六记》等文和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卢仝、苏轼、范成大等人的诗词中选取相应饮品、食物的特色制法或吃法,并将其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涉及这么多书,阅读量也是厉害了。

《先生馔》接续而来,更进一步,是既撷取梁实秋、唐鲁孙等民国文人所写美食文字,并亲自组织名厨研张少刚制烹煮,用大师高振宇制作的陶艺作品盛装,带我们鉴赏并实践生活美学。

《先生馔》烹制了凉拌海参、炒咸什、梅花参嵌肉、清蒸干贝、虾片炒嫩豌豆、锅塌比目鱼、烧鸭丝炒蛰皮、红烧鸽蛋、糟蒸鹅肝、鸡丁炒酱瓜、烩两鸡丝清油饼、锅烧鸡、溜黄菜、银丝牛肉、桂花皮炸、炸响铃双汁、核桃腰、罗汉豆腐、炉肉丸子火锅、烩三丁、烩乌鱼钱带割雏儿、汆大甲、茉莉竹荪汤、黄鱼面、藤萝饼、奶油栗子面儿共二十六个梁实秋、唐鲁孙两先生文字里提到的菜。他们晚年寓居台湾,“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尤其怀念故土美食。书名取自孔子曰“有酒食,先生馔”。

这本书从原文、解读、注释、制作法一一而来,使我在一盘银丝牛肉里浸淫良久,读出了另一种滋味。

银丝牛肉是唐鲁孙在《中国吃·吃在北平 》里提到的:“笔者最欣赏春花华楼的‘银丝牛肉’,肉丝切得特细,而且不像广东菜馆,因为求其肉嫩,把牛肉又拍又打,外加小苏打,嫩则嫰矣,可是原味全失。人家春华楼的银丝牛肉,全凭刀功火候,嫩而有味,同时垫底的银丝,炸得也恰到好处,绝不会有炸得太焦,炸得塞牙碍齿的情形。到春华楼不点‘银丝牛肉’者,可以说虚此行矣。”

银丝就是粉丝炸制而成,衬在盘底,上铺炒牛肉丝。似乎像沪菜排骨年糕,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但搭配吃,一份脆,一份嫩,相得益彰。也像写作中的写实与虚构,互相映照和补充。一个是银丝,一个是牛肉;一个是现实底色,一个是艺术升腾。

盛银丝牛肉的是柴烧陶平盘。是以松柴长时间烧制,“色泽自然,质感淳朴”。因是陶器,只能盛少油菜肴。本来牛肉是不行的,可是因为有银丝衬底就可以了。说的多像写作的体裁。本来小说可以虚构,但散文以虚构贴近真实,是跨文体写作的一种尝试,周晓枫在实验中如此放置,一本《离歌》,可不就是一只柴烧长平盘盛装的美味?所以我也有样学样,找到松柴,陪上耐心,尝试在新文体中蜗行摸索,简直有垦荒和冒险的双重刺激与惊喜。

散步是为了思考。梭罗沿着瓦尔登湖散步,思考有了哲学高度。东施效颦,我沿着白城运河散步、跑步,为写作而作思考状。

天地辽阔,河床干涸。而白雪和夕阳装扮了运河,太平鸟和雄鹰激活了冬日。思考以运河为原点,发散到秦汉大漠、唐宋原野。没有束缚,漫无边际。无所顾忌,思接千载。遂得到火红的一捧浆果。

它们来自自然、历史和心灵。可以直接食用,保有它的鲜甜;可以做成果酱,涂抹在面包上,改善外观与口味;也可以榨成果汁,慰藉万木萧瑟里的干渴,丰富内在必须的养分。

阅读、写作、思考,这三者是不可分的。

阅读虽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扔一穗,但毕竟掰过那么多穗,而且到最后手里总还能有一穗。

写作虽浅薄芜杂,一年竟也积下三十二万字。都是粗粮,但貌似粮仓体积还很庞大。

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

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

​思考是写作的前戏,也是事后的复盘,更是写作的终极目的。让日复一日的活着不那么平淡,使我成为“我”。

​就这样,边读边写边思考,废寝忘食,把自己忙够呛。

来源:公众号 木兰良朝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19350.html

(0)
上一篇 2024-01-23 09:41
下一篇 2024-01-23 09:46

相关推荐

  •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图源 | 央视一套官微(下同) 这段时间,央视顶流文化综艺《唐宋八大家》 上新了苏轼篇,由乔振宇饰演中青年苏轼,王劲松饰演老年苏轼。节目播出后,苏轼的人生态度再次引起共鸣——面对人生低谷,从容自洽、以时自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然而,作为“北宋最有松弛感的博主”,苏轼的超然洒脱是天生的吗?他经历过什么样的内心挣扎?文艺君特别邀请了曾策划《宋代词人小传》《苏轼评传》等书的资深编辑张远林老师分享她眼中的苏东坡。 张远林认为,一千年来,苏东坡以乐天的形象治愈了无数中国人,但实际上,他的一生并不都是快…

    2024-01-29 文化对话
    00183
  • 推荐两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当代作家

      按照主流的现当代文学的划分,1949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分水岭。 那么,1949年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坛,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从归来的作家,到崛起的先锋派,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可以说,仅仅从数量上来看,作家和诗人的数量也可以说是灿若星河。 因此,有作家会被忽视,或者不为人知,也是常有之事,毕竟对于普通读者,大部分作家可能都是陌生人。 当然,我今天,想要说的两位容易被忽视的作家,是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在当代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上,也少有提及的作家。   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史,首推当然是洪子诚的《中国…

  • 金庸诞辰百年 专访沈西城、吴思远: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沈西城,原名叶关琦,香港作家,香港《武侠世界》杂志社前社长,出版有《旧日沧桑》《西城忆往》《西城纪事》等著作。他曾为金庸的《明报》写稿,但并未在《明报》工作。与金庸见面次数虽不多,他但直呼查先生看人准,因为金庸曾说:“小叶坐不定的,不适合做编辑工作,但写东西还是可以的。” 因家在《明报》附近,沈西城经常与金庸的《明报》同事聊天,得知了不少金庸轶事,细节非常丰富。后成书名为《金庸往事》,篇幅虽不长,但还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沈西城说,如果读者觉得他这本书薄就对了,说明大家觉得有意思,还想继续看。再者,…

    2024-03-09 文化对话
    0034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