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鸟声面,万啼千鸣总是春-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精彩书评

据说这本书能教会你分辨出不同的鸟鸣声。

我将信将疑,用文字来描述鸟鸣,这可能吗?虽然在汉语中我们有叽喳、啁啾、嘲哳、咕嘎等等丰富的拟声词,但这些词能达到的“拟声”效果却相当有限。人们一般用“喳喳”拟喜鹊声,“咕咕”拟鸽子声,“欧欧”拟海鸥声,甚至用“脱却布裤”、“不如归去”拟布谷声,用“行不得也哥哥”拟鹧鸪声,之所以能行得通,并不是因为模拟得多么准确——我至今也无法从鹧鸪声中听出这句情深意切的“行不得也哥哥”——而是仍有赖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辨识鸟鸣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显然会在这里遭遇到它的局限,在这一点上,作为拼音文字的英文也并不比汉字有更出色的表现。作者西蒙·巴恩斯在一开始就引用了比尔·奥迪对“注音法”的调侃:“你会发现有十来只不同的鸟的叫声都是‘Pee-oo’,包括金眶鸻、鸺鹠、短趾百灵、林柳莺、环颈鸫、褐头山雀、雪鹀——这可是其中不同科的鸟,更别说种别了。”

放弃了笨拙地用“tic”模拟红胸鸲,用“chek”模拟“鹪鹩”,作者用多媒体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随书附有鸟类录音播客,以之为辅,再来读文中对每种鸟鸣特点的生动贴切的描述,两相印证,就会有更多会心——不过,你千万要慢慢来,若是一口气听下这几十种鸟鸣录音,耳朵恐怕就要罢工。

不过,这本书可不是一本鸟鸣辨别指南之类的实用手册,作者常常会逸出“正题”聊点儿别的,这些摇曳生姿的文字尤其亲切幽默,饱含深情,而且透露出作者关于语言的本质、关于生命的形态、关于人如何感知与连接自然与其他生命形式的独特哲学思考。“鸟儿的歌声是生命的呼唤,生活的乐章,以及生存的意义——关乎生,也关乎死。”听懂鸟语对于保存生命而言意义在今天似乎已不再那么显著,但这一层意义保留在了许多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里,稍一回忆我们就能想起,那些能听懂鸟语的“最小的儿子”、“被驱逐的公主”、“神秘的旅伴”等等角色,往往能依赖鸟儿的指引避免灾祸,寻得好运。中国也有一位懂百禽语的人物,名为公冶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相传还是孔子的女婿,他因解鸟语获罪,又因解鸟语获释,也是一段奇闻。

如今我们不需要依靠辨别鸟鸣来求得生存、寻找食物,聆听鸟鸣于是变成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这也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体验,一双能够辨识鸟鸣的耳朵好比一台突然接通了电源的半导体收音机,是能够接收空气中的无形的信号的设备——这样比喻似乎有些缺少生命的温度,然而对于离自然越来越远的信息时代的人们而言,或许听上去颇有些诱惑力?还是作者在开篇文章中的描述最为贴切:你在播放着“背景音乐”的酒吧或者咖啡厅,突然听到一首熟悉的歌,“那旋律突然穿破室内的闷热空气直抵你清醒的意识……此时此地这个声音突然被赋予意义,一闪灵光瞬间跳出失焦的背景,直达内心。……像一条私人信息,即使你知道它来自酒吧没有人情味的点唱系统,但它蓦然点亮了此地,点亮了你。”——如果你能辨识鸟鸣,那么从此“萦绕在你周围的声音将会变得充满意义。每一只鸟都在为你歌唱。”而“当你听出春天的第一只柳莺,把它弄了个明白,从此就很难放下,好比读完《尤利西斯》的第三章,便深深地沉迷其中。你成为一个忠实而彻底的听鸟者。自此,伴你一生的乐趣出现了。一旦过了柳莺这一关,你就无可救药地沉沦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颇为美妙,它打开了一个记忆的入口。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声音也是一样,然而关于声音的记忆却可以附着在文字上。各种鸟的名字和声音在书页中飞来飞去,多年前住在乡间时的回忆也伴着阅读潺潺涌来:清晨被窗外的啄木鸟声唤醒,黄昏伴着吵杂的的鸦雀声回家,暴雨之后收养过一只覆巢之下的柳叶鸟,芦苇荡里唯一一次见到羽翼斑斓倏然飞走的翠鸟……那大概是我与大自然最亲密相依的时间。多谢远在英格兰为鸟鸣声写作的西蒙·巴恩斯把它们带回到我身边——也许它们从未离开,只是我的耳朵日渐迟钝,错失了它们的消息。

来自: 荔榛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等闲识得鸟声面,万啼千鸣总是春-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等闲识得鸟声面,万啼千鸣总是春-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1000.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4
下一篇 2024-02-17 23:34

相关推荐

  • 我的意中人一定是个盖世英雄-一厘米的阳光精彩书评

    ——评《一厘米的阳光》 文/蓦烟如雪 美丽的故事是没有结局的,因为没有了结局才是最美丽。也许故事里有猝不及防的相遇,但感念结尾不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比起《大话西游》没有猜中的结局,万幸还是如我所想。 出场里女主纪忆(西西),有小大人的故作坚强,生病可以一个人的自我料理,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仗义,小女孩有慧黠的青春萌动,她的抽屉里,水粉风筝和那张备忘纸条都是她的秘密,她的欢喜。 她和闺蜜都属高干身份,可唯一不同的是纪忆和赵小颖都出生在敏感复杂的家庭中,与纪忆的独立相比,赵小颖这个人物塑造得值得同情却不…

    未分类 2024-02-17
    00110
  • 夜空中最亮的星-遥远的星辰精彩书评

    罗贝托•波拉尼奥有这样一种魔力,让人无法加速阅读。且不说之前的大部头《2666》断断续续啃了一年有余,即使是此册开本极小又略显单薄的《遥远的星辰》,不足十万字,愣是读了好几天。细想其中的缘由,倒不是他的书晦涩难懂,如乔伊斯一般如若天书,大抵是因为波拉尼奥对于文字的驾驭性,他采取了全景式写作的手法,人物的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场,曲折环绕,无缝对接,还可以在语境中塞入极为丰富的意义,让人不得不放下速度去思考。而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作者的智利国籍与故事中主人公名字的翻译皆与我们熟悉的表达有所差异,带来阅读体验中…

    未分类 2024-02-17
    00129
  • 最美不过两情相悦时-丁墨如果蜗牛有爱情-精彩书评

    可能因为平日里喜欢看刑侦剧的缘故,老墨这篇文里的三个案子让我看完仍觉得意犹未尽。案子还未结束,而许诩和季白的故事还在继续,诚然就像老墨说的那样天下没有查不完的案子。可即使案子如何棘手,凶手如何高智商犯罪,季氏夫妇都能以一一勘破,不是么? 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看这个故事,可是到后来发现,三个案子的设计精巧,一环扣着一环。浮于表面的永远都是贪婪的欲望和人性的冲动,当真相赤裸裸的展示在证据面前,人们才唏嘘地发现,生命无法复制,当你动了摧毁一个人的心思时,一切都回不了头了。叶梓夕的死亡是我从没想过的…

    2024-02-17
    001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