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实的自己比做伪善的好人更重要-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精彩书评

去年有个朋友针对一封读者的来信,约我做一个简单的采访。这位读者讲诉了自己的故事,小时候,有一次他为了和表弟出去打电子游戏,偷拿了家里储蓄罐的钱,他们在电子游戏厅被姑妈抓了个正着。因为他一直以来在大人眼中是个特别乖和听话的小孩,于是一大家子人一直在说表弟带坏了他,问他钱从哪里来,表弟一边哭着否认一边被打。而害怕的他在旁边一句话都不敢说。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小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放不下了,心中有自责和羞愧。并且他继续走在所谓的“好孩子”“乖孩子”的路上。

他说:“我依然扮演着一个乖小孩的角色,不断接受来自长辈们的夸奖和表扬。我掌握了一门特殊的技能,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只要我愿意去扮演一个对方喜欢的样子就能很轻易地获得对方的青睐。和一个内向的人主动聊天,对一个外向的人做倾听者,无往而不利,就像一个出色的变色龙,越来越得心应手。

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假,因为我只是在投其所好。但有时我又觉得这又有什么,因为在那接触的瞬间,我和对方都是真心地愉悦,至少我没想过伤害别人,我只是想获得喜爱而已。

这种看起来具有应对性的生活方式虽然让日常生活简单,却也引发了更大的问题。我渐渐地发现,自己失去了自我。我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我和A聊偶像歌手,也和B聊独立摇滚。我和C聊颠沛的自由,也和D聊家庭的安全感。但是真实的我喜欢什么呢?”

我看到一个因为长期讨好他人而失去真实自我,内心充满痛苦的孩子,令人感到难过和遗憾。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但是似乎因长期以来形成了讨好他人的模式,而无力改变。

讨好者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活着似乎就是为了讨好别人。在萨提亚的交流模式中,讨好者被描述的身体姿态是:“单膝跪地,身体有些摇晃,伸出一只手做乞讨的姿势。”“如果你保持这个角色五分钟以上,你就会感觉恶心,想要呕吐。”

你呢?你是不是也是一个讨好者,活在讨好他人的虚情假意中?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恶心?

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这本书的后记中说了这样几段话:

“现代人的心理之所以扭曲,并不是因为单纯的利己主义,而是因为伪装成利他主义的利己主义。

现代人的心理之所以扭曲,并不是因为直白的敌意,而是隐藏在敌意之下的惺惺作态。

现代人的心理之所以扭曲,并不是直接的憎恶,而是虚情假意背后的深恶痛绝。

现代人的心理之所以扭曲,并不是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假装成为他人着想的自私自利。”

他说的正是为了讨好他人,让他人觉得自己是个好人而隐藏真实自己的讨好者。他们压抑并远离真实的自我,迎合他人的评价,做一个道德上的伪善好人,使自己陷入自卑与恐惧中,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讨好者之所以讨好别人是因为太害怕别人对自己做出不好的评价,他们太希望别人说他“好”了,太希望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了。

往更深处分析,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法确定自己是好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也是“我不行”“我太差劲了”“我不够好”,即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缺乏正面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识,他们的内在是缺乏力量的。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卑,自我评价低呢?极可能在幼年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以及周围的人的认可和正面的评价;或者得到的好评价都是因为自己做了某事成功而得来的,是有条件的,比如考了高分,父母就爱你,就认可你,而考不好父母就打击批评你,甚至对你冷嘲热讽;再或者得到的好评都是自己假装出来的,比如自己明明很喜欢玩耍,却在父母面前假装很用功读书,勤快做家务,讨父母欢心,让父母喜欢自己。

长期以往,他们就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只有“我好”,才能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认可,被赞赏和认可的美好感觉让人上瘾,一旦“我不好”或者“我犯了错”,就会受到父母以及周围人的指责批评,而这感觉简直比地狱还难受。

于是他们非常害怕“自己不好”,努力要打造“好我”,剔除“坏我”,同时也觉得真实的自己是不好的,不被他人接纳的,于是越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最终只好活在自欺欺人的恶性循环中,而且变得虚伪、自卑又懦弱。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好我,也有坏我,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丑陋不堪的另一面……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世界的真相。如果我们能够统合这两者,我们就会成为完整而非分裂的自己。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被爱只因为我们真实的自己就是可爱的,我们本身就是值得被爱的,而不是附带着那么多条件,比如乖、听话,比如考了名校,比如赚更多的钱,那我们将会多么有信心和勇气啊。

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的内心痛苦正来源于讨好他人,无法做真实的自己。为了维护与他人的关系,为了外在的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或者为了一些经济利益,他们无法做真实的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并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生活中处处 “求好”,而不是“求真”, 结果生活越来越压抑,内心冲突和痛苦越来越大。习惯讨好别人的人,容易失去真实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最后受伤还是自己。

加藤谛三给出了讨好他人的自卑者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了解真实的自己,进行自省和自我觉察,然后接纳真实的自己,停止讨好他人,将他人的认可与自己有没有价值剥离开来,慢慢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做真实而快乐的自己。

所谓真善美,有真,才有善与美。做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伪善的自己更重要。“求真”先于“求好”,以自我为轴心,表里一致地生活,不仅自己会身心舒畅,同时也能够吸引到那些真正欣赏和喜欢你的人。

请做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人才是有力量的,真实的人才能拥有真实的人生,而只有真实的人生,才能够令人感到内心真正快乐和充实。

微博:meiya慢慢来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做真实的自己比做伪善的好人更重要-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做真实的自己比做伪善的好人更重要-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82.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4
下一篇 2024-02-17 23:34

相关推荐

  • 最初的感动-奥丁的子女精彩书评

    神话是伴随着人类繁衍进化而生的,是人类智慧、生活与想象力的结晶。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是其最可宝贵的财富,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向往,一个地区的特性与特点。在这些人类原初的故事当中,我们总会找到最初的感动。而北欧的神话故事则尤其让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形成时间较晚,且有着与其他几大神话大相径庭的神话架构与风格,北欧神话的世界里共有四大体系:巨人、诸神、精灵以及侏儒。他们之间没有绝对的服庸关系,而是相互斗争却又相互依存,巨人是诸神诞生的伊始,却又是诸…

    未分类 2024-02-17
    00142
  • 用自己的灵魂去守护-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

    这本书和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不同,中村青司的十角馆、黑暗馆这些都是小说杜撰出来的,可鹿鸣馆是历史上确有存在的。鹿鸣馆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传奇建筑,很多人听说过这三个字,它也在很多日本影视剧中出现过,但大家在影像中见到的所谓真身也只不过是后来人根据想象猜测复原的,那是因为关于这栋建筑的资料、原址残迹、建筑图纸,完全找不到任何踪影,留下的只有只言片语。现实的谜团才是最吸引人的,北森鸿大师的这部未竟之作,讲述的就是这座充满谜团的神秘之馆,借由书中作家津岛之手,一一写下。 虽然在本书中,鹿鸣馆的建造者康德的经历…

    未分类 2024-02-17
    00118
  • 周而复始の玛丽苏-八月长安你好,旧时光精彩书评

    你好,旧时光 因为生命过分美丽。 ——题记 “ 妈,这是我的事,也是我的事,是对是错,我自己担着。” “你们......在谈什么?” 林杨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的小白牙,“你。” 你。是我的事,也是我的选择,是对是错,我自己担着。 .............. 在看到这些平淡甜蜜的话后,我的心里好似紧了发条,开始有节奏的唱起了歌谣。我以为它早就随着烟火消失殆尽了。我以为我对快乐的憧憬早就随着他一起冰封了。我以为那些美好根本就不存在。 可这一次,又不过是我的自以为是了。 那些淡淡的感觉就像是午后的薰衣草花园,安安静静不受虫鸣打扰。周周说,…

    2024-02-17
    0012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