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

这篇如题,想谈谈人治法治还有姚霁的自称史学家。楼主生性喜欢咬文嚼字,所以很抱歉我又准备援引原文,嗯,更抱歉如果祈祷不是这个意思而我过度解读了,不过anyway,开始我的分析为啥我觉得姚霁这一章里的表现简直是,嗯,令我作呕。

首先,很多妹子表示我上帝视角了,某种角度来讲没有错!不然我也不能知道姚霁内心活动不是?然而请在下面反驳我之前先看这一条,我从没说过姚霁有上帝视角不正常,我认为不正常的是她的言论内心活动,和她自己援引的人治法治理念以及自我认知职业史学家的矛盾冲突。以及,不管薛太妃出宫这件事情是否为必然,这同女主的思维上的矛盾之处并不冲突。
人治法治这一援引第一次出现在这里:

[引原文]

“她揣测过薛太妃在幕后指使,也揣测过称心是被人买通的内应,甚至揣测是不是那位选妃的女子给了她什么好处,然而揣测到最后,她心中却隐约知道,如果是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时代,这姑娘很可能最后就白死了,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绝色师父要拖走。

她是史学家,不是游客中那些“傻白甜”,知道历史中有许多真相最后被掩埋的原因,不过就是“真相”大不过“权利”罢了。

是的,她一面觉得薛太妃不是这样的人,一面又觉得没有她的“指使”,一个年老无依的宫人,断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至于结果,在她看来,一方是素昧平生只是有些姿色的天真少女,一方却是帮他处理宫务将他一手带大传授他知识、护庇他前行的长辈亲人,所谓帝王权谋,自然是以利为先。

也许抓不到凶手,也许抓到了,然而最终被牺牲的,不过就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和可能会为幕后真凶顶罪的替罪羊称心。

所以刘凌壮士断腕的一声“既然是称心姑姑……”,让姚霁发出了“果然如此”的叹息。

果然无论刘凌再怎么温和,他也是帝王,是一个有着自己软肋、会护短的少年,一旦事关挚爱之人,就会……\”

——————————————-

这段心里有问题否?如果姚霁是正常言情女主,没问题,我们读者自己还每天瞎猜剧情呢,有问题的是,她是她口中的傻白甜游客嘛?并不,她是个观察者,她自称为史学家。如本章开头所说,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后人没人知道,因为人都是会造假的,史学家也一样,然而,这是有利益相关的时代的史学家,如引用的原文所说,因为真相大不过权利。问题是,很多人是不是已经忘了姚霁的身份?她来自未来,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是为了尽量还原历史真相不是吗?而她又是如何做的呢?因为后市的争论,在心中先对薛太妃有了幕后黑手的判断,因为刘凌决定处置称心就认为是包庇,真的,现代也没有这么给人定罪这么玩儿的,人治法治,真按姚霁所说的法治,才是拿证据说话,疑罪从无,而不是光靠揣测,她还有一点点研究者该有的钻研中立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吗?她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到的,警方还没说话呢,就炸了猜这个猜那个,靠着种种臆测的疑点就断案的网民吗?她不是!

好,你们说她是正常人思维,不是学术思维,正常都会觉得称心是替罪羊,那么以下这段描写呢:

[引原文]

可薛太妃接下来的话和行动,却大大出乎姚霁的意料之外。

她居然自动担下了罪责,并且将错误归集与己身,自请出宫?

身为长辈和宫中女人们的典范,薛太妃用自己的担当,教导了她们什么是“责任”和“气节”。

“原来是人……”

姚霁脑子里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刹那间融会贯通。

为什么历史会不断前进,为什么即使再落后的时代,亦会有层出不穷的光辉,是因为……

时代不一样,人是一样的。

希望身边的人能更好,希望这个国家能更好,希望这个时代会更好,每一个抱有如此想法的“人”,犹如黑暗中指路的明灯,指引所有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也许会迷茫,也许会走失,也许明灯也会熄灭,前途一片灰暗,可只要曾有过光在那里,提醒所有人还有路,路就会不断的被人开拓出来。

刘凌是有缺点,他不是完人,更不是完美的帝王,可就如薛太妃身为“后宫之主”,会有称心这样的宫人揣测她的想法,去用阴暗的手段维护她的地位一般,也会有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言行和担当,去引导这位帝王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完不完美,有什么重要呢?没有一个皇帝是一帆风顺的,薛太妃在用李七娘的人品、称心的人命,以及自己的一切来教导刘凌。

有些错误,是不能姑息的。

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

身为帝王,一举一动,已经不在代表那举动本身。

薛太妃不爱名声吗,不,薛太妃爱惜名声,但她更怕皇帝因为包庇他,而助长了“逢迎君王”的风气。如果人人都认为为了权利可以不择手段,那么刘凌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再也止不住了。

正因为如此,原本可以在私下里悄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薛太妃却兴师动众地带着宫人和称心,在当今天之骄女齐聚一堂的汀芳殿将这件事撕扯开来,即使对自己也毫不留情面。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留在宫中了,这汀芳殿里这么多闺秀,很可能其中就有一位是这后宫的未来之主,她只是希望自己上的最后这“一堂课”,不仅仅点醒的是皇帝,更是那位刘凌不知道在何处的人生伴侣。

这番良苦用心,刘凌懂了,姚霁也懂了,但还有很多人不懂。

-----------------------

这段话说的特别好,特别有道理,有妹子说薛太妃出宫是必然,也是最好的避免以后问题的方法,没错,一点都没有,然而我并不是说这件事情的处理本身,这件事情的处理非常完美,有问题的是姚霁做为史学家的态度,即这句话:“薛太妃不爱名声吗,不,薛太妃爱惜名声,但她更怕皇帝因为包庇他,而助长了“逢迎君王”的风气。”包庇这个词用得非常有意思,哦对了我说了我喜欢咬文嚼字,文史学多了不好意思。包庇,从姚霁的内心活动中出来的,表明了她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她认为如果按照刘凌之前本打算的做法,处置称心,薛太妃如何处理没有说,或是因为管教不严罚俸什么的,或是不惩罚,这算是对于薛太妃的包庇。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姚霁所推崇的法治呢?Celia妹子提到了上司为下属担责的问题,我还是那个观点,爹妈对子女做错事,甚至犯罪,要担责任,都止步于成年。而上司对于下属的错事有责任吗?有,但是,这不包括杀人未遂,谁家上司要为了下属杀人未遂担责任,不担责任不出宫就算做是包庇?这个逻辑很感人,也可能是我太天真?

薛太妃的做法好不好,好,太好了,她是我目前为止看祈祷的文,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本章之后已经超过了木兰在我心中的地位。然而,这样的人要被女主自我标榜为史学家的人这样揣测,实在是…

看到有妹子提到姚霁没有说出推测这件事情,嗯,欢迎参考她当时打断刘凌准备处罚刘凌的叹息。

以上,本片评论有偏颇我承认,接受一切“你根本没看懂”等等评论。然而,拒绝一切什么你就是见不得女主,见不得女主好,认为女主配不上男主,婆婆心态等等言论,我说过了,我一直是婆婆党坚定反对者。这次批评姚霁,可以理解为失望吧,尤其是对于文史工作者,的失望。

作者:湘妃家的竹子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56.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3
下一篇 2024-02-17 23:33

相关推荐

  • 让我随你去-随侯珠时间都知道精彩书评

    虽然我知道最后的男主多半还是叶,毕竟大家都有处女情结OR前世今生情结OR有孩子了还不在一起情结,但我还是觉得这样写虽然圆满,但小说的主旨就俗了。 首先,时简一门心思的追回老公,这是没什么可争议的,既然咱们早遇见了,那么娃他爸不能再便宜别的女人,放在谁身上都会那么想吧。被叶先生宠过、爱过、坦诚过,所以时简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也都用精神胜利法坚持了下去,依旧觉得叶先生最终会再次燃起熊熊爱火,找回曾经一起的感觉,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发展的,我不敢说简妹纸空有阅历没长情商,但她绝对是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打开方式…

    未分类 2024-02-17
    00201
  • 最后结尾非常悲剧-24个比利精彩书评

    比利尽管没有坐牢,但后期通过媒体渲染和政府的官僚判决,比利还是迎来了将近10年的非正常治疗环境。最后大卫绝望的死亡之地,让我对比利始终没有能转入雅典医院耿耿于怀。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离真相非常遥远,一些被过分夸大的人物,内心如何,何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他的成长经历怎样,社会大众并不关心。比利于当时的俄亥俄州来说只是一个”反社会的危险人物”“精神病”“强暴犯”没有人有时间来真正理解一个一个所谓的多重人格患者。扯句题外话,最近颇受大众诟病的杨武案,媒体纷纷把矛头对准那个软弱的丈夫,对其极尽…

    未分类 2024-02-17
    00210
  • 爱情,就是那个人-一厘米的阳光精彩书评

    爱情,就是那个人 ——读《一厘米的阳光》 文/阳光漫天10 你是否也这样幻想过一个人,在自己某段暗淡的生命中,陪伴着你,照亮着你。或许你不一定有这样的幸运,但你的生命中,一定有这样一个人,珍藏在你永不尘封的记忆里。这世界的温暖,便是那个人。 这本书的开始,跃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十一岁,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照顾自己;是个害羞、细心、懂事的小大人。 这本书的开始,映出一个温暖的年轻叔叔模样,二十岁,奋进优秀帅;不张扬的亲切。 是的,这本书就是讲一个小女孩与好朋友叔叔相爱的故事。一般来说,这种超越年…

    未分类 2024-02-17
    0019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