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我们仨精彩书评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高中的时候。那时一个朋友冲着漂亮的封面买了一本,随手翻了翻就塞进了书架。我向来是不大爱看现当代作家的文章。后来大学读了中文系,对各个作家都增加了一些了解,经历了一些大是大非的事,心渐渐变得平淡,某日下午,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本书的名字《我们仨》。遂拨了通电话给友人,借了过来阅读。
仔仔细细读完,心里触动不止。从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每看几页都有令我感动或羡慕的地方。
感动于钱钟书夫妇动荡时互相扶持老来互相依偎,女儿钱媛的点滴孝心。羡慕于他们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与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或许可以归结为一篇。一篇杨绛先生做的关于他们一家人的梦。是寻梦回忆梦,是担忧梦预言梦。梦里的寓所古栈道,像是相隔万里,梦里的路一深一浅,梦里的人知道自己仍在天地间却不知这是梦境。或许心里明白,也寄希望于这相聚的梦能千秋万载地做下去吧。
是的,若知离别在即,我怎舍得一觉醒来梦里人影飞去。还不如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离别拉长,对有情的人来说,是痛苦也是快乐。因为,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他从此消失不见。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他们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的相继去世。
这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一家人过得平淡安稳略有滋味。在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文革能相互支持,文革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去打破世界的方圆,这野心不是他们所能拥有,他们只求在自己的方圆里求得一份自由闲适。
我很喜欢他们一家人的性格。钱钟书生活上的憨厚与学问上的严谨,杨绛自由温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女儿圆圆大胆聪颖有孝心。这样温情的一家怕是在那个年代也少有的吧。这自由心与甘于平淡的心最是难得。

书里的彩页有他们一家的人的生活照信札图片,还有钱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的《我们仨》。看着这些毫无华丽朴素得令人动人的文字,让我恍然。

如杨绛先生在篇末说的那段话。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得到的结果总是失去,相聚得来还须散。难道这短短几十年的在世真的就不需要去珍惜了么。
或许应该勿执我念,平平淡淡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
有一个家,有事可以做,能看到最亲近的人安然生活着就好了吧。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我们仨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我们仨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829.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1
下一篇 2024-02-17 23:31

相关推荐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独的岛屿-穿越孤独精彩书评

    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出现孤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既独立又有限制的自由,就很可能导致孤独。 在《穿越孤独》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精神分析师眼中的孤独与孤单,为我们展现了很多孤独的实例。让我们了解了孤独,渐渐的接受自己的孤独,承认孤独,理解孤独,同时,理解我们自己,接纳自己的脆弱。 只要是有思想的人类,可能都会面临孤独的境地。孤独是一个人类的普遍经验。如何与孤独相处,可能是人类一生的课题。它跟我们的身体,心理,客观的,主观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样的位…

    未分类 2024-02-17
    00142
  • 亲爱的,有一天我就把你忘了-岁月是朵两生花精彩书评

    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一部集历来言情作品狗血之大成之作,各中环节,闭目而言,前因后果均是娓娓道来而无半分踌躇。 为什么? 姐自小就有练过。 但是,却还是抵不住女主角脱俗,出淤泥而不染。 为什么? 在如此狗血的剧情桥段乃至人生中摸爬滚打出来却依然活得让人拍着大腿直呼精彩的主儿,那必定是位人才。 当颜宋知道自己失忆并且莫名有个儿子的时候,并没有选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夺门而出,抱着村头一棵老树直问苍天为什么;也没有跌跌撞撞于人群,抓住路人狂摇晃问道“我是谁,我是Who”。当然,她更是很争气地没有打工赚钱找个侦探社去翻…

    未分类 2024-02-17
    00139
  • 心理学家眼中的“罪”与“爱”-心理大师:罪爱精彩书评

    曾经是一口气看完钟宇的《心理大师1》的,当然不禁为着作者那种宏大宽广的故事背景的设置所折服,正如一位读者所言,“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这也是心理学大师钟宇善于为自己的作品所精心设计的框架。《心理大师:罪爱》依然延续着他为自己设计的大背景和大框架,相信自始至终他肯定没有跳出来自己的提纲,而读者们却一次又一次神游心思之外。 这是心理学大师钟宇的系列作品《心理大师》的第二部,当然延续着之前的一贯风格。他喜欢给每一章的内容提前设置好内容提纲,然后凭借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往里面填充血肉,填充自己的感情…

    未分类 2024-02-17
    0018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