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关于乡村治理的调研文章出现在主流媒体、官微头条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绵阳市三台、盐亭两县蹲点调研形成了四川省“两项改革”调研报告——《激活四川乡村治理—“一池春水”》。报告深入浅出、鲜活形象的展示了2020年以来,四川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启示,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分享了改革的做法和思路,实事求是、纲举目张就写好改革“后半篇”文章进行了思考和引言,内容丰富、信息充盈、成果卓然,值得学习、思考和探讨。
建强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安上“推进器”。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人民交融发展的“连通器”,是党和政府倾听民情的“顺风耳”,也是执行党的方针、落实党的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具有举旗定向、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基层组织强不强,直接决定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速度和质效。建强基层党组织,将基层党建有机融合到乡村劳动生产、村风民风、矛盾化解等基层管理中来,进而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党员干部。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要知责尽责、与时俱进,不断锤炼、锻造自己的党性意识和素养,不断打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方法,不断号召、动员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这场乡村治理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来,凝聚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持法治为根本,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安上“稳压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法治、德治、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三根支柱,三者交融结合、有机共存,其中法治是根本,德治是基础,自治是目标。法治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为德治和自治的实现提供坚实依托,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广大的基层干部,在乡村日常事务和公共管理中应时时秉持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彻底解放千百年来中国乡村普遍根深蒂固的“人治”、“权治”的思想,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基层法治环境。
善用发展来破题,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安上“瞄准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基层百姓,更高质量的助推基层发展。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依旧是制约基层治理提升的最大掣肘。广大的基层部应当瞄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业空间,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力和基层群众的创造力,提升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和区域发展的联动性。着力优化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完善回引人才的发展平台、主动挂钩城市的发展路径、提升公务服务质量的发展机制等方面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让环保农业、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飞进寻常百姓家,遍地开花结硕果,为促进乡村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提供鲜活的样本。
当下,脱贫攻坚收官在即、胜利在望,乡村振兴的伟大画卷已然铺开,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尚需要我们党和政府多一些深入基层躬行实践,多几许深入百姓俯顺舆情,才能将改革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盘根错节,需要我们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才能将乡村治理这“源头活水”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池春水”。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黄文栋:化乡村治理“源头活水”为“一池春水”》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黄文栋:化乡村治理“源头活水”为“一池春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wangping/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