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村历史悠久、文明渊远。据考证,早在5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2500年前此地就出现了自然村落,马路坎得名于明朝中晚期,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马路村天华物宝、人杰地灵。巍巍秦巴山,滔滔茅塔河,哺育了勤劳、淳朴、智慧的马路人;沧海桑田,日月造化,大自然的神工斧力造就了这里的小平原;天时地利人和,使这里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始终走在十堰农村的前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有“白浪公社马路县”之美称。
当前,马路村正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十堰东部城区的投资置业洼地。
典藏推荐
《马路村志》首开十堰经济开发区村志编篡之先河,集历史风云变幻,汇诸业兴衰荣辱,涉六十余年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全面、系统地记录了马路村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和不断前进的光辉历程。体例完备,内容翔实,可资政、存史、教化和交流,是一部全面介绍马路村村情的“百科全书”。
精彩节选
马路村地势平坦开阔,山川秀丽,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文明开化较早。近数十年来,随着二汽建厂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马路成为各种文化交融之地,兼收并蓄各地的风尚习俗以及丰富质朴的语言。境内民风古朴,崇尚敬祖、爱国、尊老、爱幼;推崇孔孟之道,讲求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注重礼貌,与人为善。这些风俗根植于人道和公德,并在历史长河中又不断地加以演变,以致形成当地民众的共识而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习俗
解放前靠掌握农时、和前传后效的经验经营土地和作物。
马路村山场面积大,坡地较多,农民干起活来冷寂、孤单,故常换工和请帮工。人多干活时,常用打锣鼓形式。歌手们边敲打锣鼓,边唱山歌,以鼓舞士气,增添干劲,用这种办法提高工效。
拜师学艺。徒弟拜师学艺要给师傅拎篮子(送礼)和行跪拜礼节。师傅带徒弟,身传言教,不分聪明愚笨,一律三年出师,徒弟学徒期间,三年不要报酬,只求有碗饭吃就行。三年满出师时,师傅赠一套干活工具。
马路村和其他地域一样,旧时起梁架屋,成就好事,必选择好日子,好数码。比如:婚期定在双日,盖房离不了八,做床离不了七。古有“要得发不离八”、“床不离七(妻),房不离八”之说。另外,盖房讲究看风水。选宅基,破土动工和立架上梁时,都要请客和贴对联。掌线的木匠还有架马、跑梁等各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一些封建陋习渐废。
——生活习俗
民曰“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马路村的生活习俗亦有不同之处。如出嫁姑娘,马路为上午发亲,有的地方则是下午发亲;再如老人病故,马路将灵柩顺放在堂屋,郧县将灵柩横放在堂屋。有的地方办丧事请人吃饭在露天地里,马路村不能在露天地里,起码上边用油蓬遮天或者周围用竹箔作墙。涉及生活、生产、处事待人的习俗很多。选一些常用习俗如下:
爷孙无大小:称呼上甚至可以相互颠倒。
催工不催食:可以催你快些干活,不可以催你快些吃饭。
新来的媳妇半年客:这半年中像待客一样,让媳妇清闲,舒适。
打不得的女婿、骂不得的外甥:女婿不能打,俗话说:“朝廷佬堂上没有打女婿的棍”,所以一般人家更不能打女婿;外甥是没法骂的,所以骂不得。
媒人不挑担,保人不还钱:作媒人者为贵宾,不能让贵宾挑担;作保者只起个担保、中人、证人作用,不负担偿还债务。
——节选自马路村志 卷九 村情民俗
· 本书现藏于十堰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中心,可现场阅览
十堰市图书馆(张湾区公园路11号)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夏季3:00-6:00)
周四下午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编辑:杨 柳
责编:祝东红
审核:舒 奡
终审:彭跃航
主办:十堰市图书馆
扫码关注十堰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84期:《马路村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84期:《马路村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shuguan/13410.html